第一节 支援抗联
第二章 中苏人民友好交往
第一节 支援抗联
东北三省沦陷后,小兴安岭燃起抗日锋火。嘉蔚县是抗日联军活动的主要地区之
一,有许多抗日将领经县境渡江去苏联,或从对岸回国。均得到苏联边防军的帮助。
一、热情接待和帮助朱新阳
北满临时省委青年部长朱新阳1936年12月初协助三军五师师长景永安攻克佛
山县城之后,于12月4日清晨,带着警卫员郑丙甲(朝鲜族18岁)和翻译陈品一在
朝阳镇过江去苏联。通过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向党中央汇报朱、汤中心县委
和三、六军在帽儿山召开的联席会议情况。当他们登上苏岸,向苏联边防车说明情况
后,苏军战士热情地将他们送到1个老太婆家里,吃了面包,喝了“苏菠汤”。然后一
个少尉军官很有礼貌地询问他们的来历;朱新阳一一作了回答,并向其展示了抗联三军
们介绍信以及五师打佛山县城时的合影照片、缴获的敌伪文件、地图等。苏联同志招待
他们吃过晚饭后,送到伯力,转乘火车去莫斯科。
二、协助赵尚志组织抗联战士回国
1937年末,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最浪苦时期,北满省委为向党中央请示有关
路线、策略和组织领导等问题,决定派赵尚志为代表去苏联。当赵尚志于1938年1
月进入苏联之后,被苏方怀疑为“故特”、“冒充代表”,被关押审查一年半,直到
1939年6月才解除“误会”,向赵尚志转达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任命赵尚
志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的决定和对当前斗争任务、策略的指示,并协助赵尚志集中在
苏联的抗联战士100余人,配足枪只弹药,经过整训,建立起党组织。于7月份的一
天夜间,用1艘大船,从拉宾站附近送至观音山下登岸。
三、帮助李兆麟将军率小分队回国
1941年初春,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磁率领1个小分队从苏联回国,苏
联政府派船在佛山县结烈河口把他们送过江,然后穿过深山密林。回到设在绥棱县境的
第三路军总指挥部。这支小分队带回两部电台、一挺机枪和一些子弹,每人违背回1个
月的口粮(炒面)。
四、接送张瑞磷出入国境
1941年1月间,根据党中央指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一支部队。在金策
带领下转移到苏联的伯力市。不久,又派张瑞麟带人返回国内寻找第三路军留在北满的
于天放小部队。他们一行6人,携带1部电台,于8月底的一天晚上,在苏联红军帮助
下于佛山县境越过黑龙江.然后连续行军1个多月,到达于天被小部队过去活动的地
带。但寻找几个月也未找到。后经电报请示在苏联的抗联领导批准,8月份又从佛山、
乌云两县交界处的结烈河岛附近,乘漂流水扎成的水排划到江心,苏军用炮艇把他们接
回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