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进修
第二节 进修
建国初期,县教育部门规定,教师每周有两个下午进行业务学习,寒署假抽出一定
时间研究教材。1960年县文教科对教师学习和进修抓得较紧,当年举办了为期3个
月的小学教师培训班。1962年文教科配两名专职干部抓教师进修,1964年建立
教师进修学校,采用集中授课和巡回授课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
1966年后,教师进修学校停办。1976年恢复函授讲课,1978年恢复
教师进修学校,设立教师进修、教研、干训3个部,重新加强了教师进修工作。1985
年教师进修学校配编15人,正副校长谷1人,教研4人,干训2人,;进修4人,师范
班2人,图书1人。
鉴于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偏低(1982年全省会考:中学教师合格率只有
17·5%。基木合格41%,不合格41· 5%;小学教师合格36%, 基本合格
32%,不合格32%),进修学校的工作重点便是提高在职教师的文化素质。
1980-1982年办普师班,1982-1984年代伊春师范学院办俄语专修
班,1985年办师范班.自1980-1985年还办了3批中级师范函授班,计招
学员106人。该班分文科与理科:文科开通文基础知识、文选、写作、地理、历史、
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教学教材教法;理科开代数、几何、初等函数、自然(生物、物
理、化学、生理)、小学教学教材教法、小学自然教材教法。
1982年以后,全县中小学教师每年都要进行教材过关和达标考试。教师钻研教
材和进修专业课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