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广播

第一节 广播


1956年春建立县广播站,配编播人员2人,于当年7月1日正式播音。
建站初期,广播站本身没有固定房舍,和县邮电局住在一起,设备也很简陋。仅有
“远程”牌9管收音机2台,250瓦扩大机1台。广播线路,镇内利用电灯线本线播
送。农村利用地方电话线路播送,范围仅限于县城附近的一部分村屯,全县有广播喇叭.
约300个左右。
1958年之后,广播事业有了较快地发展。除县城内广播喇叭更加普及之外,稻
田、保兴两个公社也先后接通广播,广播线路延长到45公里;乌拉嘎金矿建起了广播
站,广播喇叭发展到1000余户。建站初期,自办地方节目不定期。从1958年
开始固定为每日3次(其中两火重播),每次15分钟。并增加了地方天气预报节目。
为了扩大稿件来源,适应自播节目增加的需要,还组织有县委农工部、组织部、工交
局、商业局、县妇联、县医院、县小学和朝阳镇、保兴乡、稻田乡、乌拉嘎金矿等部门
和单位部分职工参加的10个“业余小编辑部”,并培训了值机员和播音员。1963
年,县自筹资金修建土木结构简易房舍96平方米,基本上解决了县广播站的机械定、
播音室和办公用房。
1955年,省、地有关部门下拨补助投资2万元,新建县城通往保兴公社45公
里专用广播线路,翌年建立保兴公社广播站。1966年3月,富饶公社广播站划归本
县,有部分生产大队自己办广播,全县广播线路发展到158公里,安装喇叭
3000多户,除边远村屯外,城乡大部分居民都能听到中央和省台播音。
1966年下半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厂插线路和设备遭到破坏。1970
年又有所发展。当年12月由省投放设备,在县城建黑龙江广播电台嘉荫转播台,
安装14瓦发射机1部,增设430型中波收讯机和7512型短波收讯机各1台,进
一步提高了收音和广播的质量。同时,由省先后投资8. 5万元,县自筹资金五万元,
挪地新建砖瓦结构房舍200平方米,仓库120平方米,发电车间50平方米,52
米和54米高的木杆天线各1副,1973年秋建成并投入使用。又新增设500瓦扩
大机2部,430型中波收讯机和7512型短波收讯机各2台,10千瓦发电机组2
台,嘎斯汽车1台。至1974年;僻远的结烈河、沪嘉、常胜、向阳等公社,以及各
林场、农场、煤矿等单位,都先后办起了广播。1976年下半年至1979年末,新
架设朝阳至富饶广播线路110公里(该线路后被嘉荫农场职工破坏)。站内新架设高
76米、边宽0·5米的铁塔两副,新增601录音机4台,602录音机2台,测试
立柜1部,试波器2台,高频信号发生器1台,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至此,各种设备
仪器基本配套。
1984年8月特大水灾,广播电视局院内水深达1·6米,有线广播和转播台的
主要设备全部被淹。损失达15万余元。水灾过后,经全局职工积极抢修,保险公司补
偿,省广播电视局又调拨给部分设备,10月份便恢复正常播音。
(见附图)
(见附图)

@img6W8009V.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