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模范人物

第三章 人物简介

第一节 模范人物



韩金玉

1915年生于旧城(原名温河镇)一个中农家庭,初小文化。1947年任旧城
村武装委员,1948年入党。1950年以后,先后任逊克县委农工部干事、乌云区
委组织委员、河沿乡党委书记、雪水温渔场党支部书记、乌云公社市场管理所负责人、
电厂厂长,供销社副主任等职。
韩金玉参加革命后,工作积极肯干,从1948年开始,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地、
省级劳动模范、民兵模范和模范干部,三次出席省劳模大会;1950年出席全省民
兵模范代表大会,奖给他“七九”式马步枪1只,奖章1枚;1960年被评选为模范
民兵干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获奖半自动步枪1只,金笔1只,奖章、奖状各1枚。

陆国文

原籍山东省招远县人,1930年出生在1个中农家庭。1935年随父母迁乌云
镇定居。1951年参军,先后在森警队和乌云边防站当战士。1960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66年转业到富饶供销社当工人。
陆国文多年来干一行,爱一行,在每1个工作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成绩
优异,自1963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县、市、省的劳动模范和复员转
业军人积极分子。1981、1982两年被命名为伊春市先进个人标兵和模范共产党
员。1963年在乌云边防站工作期间,被省推选为五好战士赴京观礼代表,光荣地参
加了国庆观礼和国宴,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

刘淑英

1938年生于朝阳镇一个中农家庭。从小泼辣大方,因家境贫寒不能就读,青少
年时代即跟男劳力一样参加农业劳动,能吃大苦,耐大劳,被群众誉为“铁姑娘”。
1955年带头参加青年农业生产合作社,任妇女队长。1956年被选为县劳动模
范1957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和省扫盲积极分子。1958年先后出席了全国群英
会和共青团中央召开的青年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光荣地受到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
的接见.以后又曾多次当选过省、地、县劳动模范。

葛景龙

原籍山东省枣庄市人。1959年8月支边来嘉荫县工作,时年22岁。初在水利
工程队当工人,后转交通局。1962年5月调邮电局任投递员。
葛景龙承担的邮路自朝阳镇至双河镇,往返80公里,投递点有太平、振兴、高
升、明德、三班、增产、稻田、畜牧场等十几个村屯,在嘉东公路通车以前,县城至双
河镇仅有一条翻山越岭的人行小路,不仅草木丛杂,时有野兽出没,还要跨过9条河
流。他每天背几十公斤重的背枷子,风雨无阻地穿行了6年,行程3760万公里。自
1963年起曾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1964年出席沈阳军区群英会,
1965年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荣幸地参加了国庆观礼,毛泽东主席接见了
他,并热情地握手问好。
葛景龙的模范事迹曾在《黑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刊载过,
1965年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编辑出版的《北方鸿雁》一书着专文详介。

应诗明

原籍上海人,1969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本县
沪嘉农场落户。1970年9月被群众推荐做乡邮员,开辟了沪嘉至富饶单程31公里
邮路。10年间,往返行程114037公里,投递报刊邮件584273件,转送
邮件6156袋,代投、代汇、代存汇款144149元,代投、代邮、代兑换粮票
63500尼为生产队节省劳动日789个。由于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超
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任务,所以被群众誉为“活着的雷锋”,不知疲倦
的“鸿雁”,“困难压不倒的人”。自1972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县、市、省劳动模
范,两次荣膺全国邮电系统劳动模范,1975和1977年两次出席全国邮电系统
“工业学大庆”会议,受到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76年被省政府
命名为“铁人式标兵”,省邮电管理局授予他“模范乡邮员”的光荣称号。共青团黑龙
江省委树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号召全省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向他学习。《伊春日
报》、《黑龙江日报》和《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过他的先进事迹。

李桂欣

李桂欣,山东省招远县人。1968年高中肄业。1973年3月来常胜公社勤俭
生产队看望未婚夫,被举为小学教师。
勤俭村僻在距县城140公里的江湾。她接任时,学校已停办。房舍*败,校园荒
芜。学生“散羊”,是全县最差的民办小学之一。
接任后,李桂欣一心扑在教育上,不辞辛劳地走访家长,聚拢学生,清理校舍,开
课始业,使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13年来,她家慈母一样,为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缝补衣服,治疗疾病,留吃留住,
赢得了学生的衷心热戴。象园丁一样精心培育幼苗,用各种形式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思
想,坚持种校田地,带领学生扑灭山火.组织学生为五保户担水劈柴,启发学生热心公
宜事业,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起来。数年来,学校无打架斗殴,拿模失盗现象,创造了师
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勉奋进的局面。
13年来,她刻苦钻研业务,呕心沥血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摸索出一套适
合僻远农村特点的复式班教学方法,连续创造并保持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
业率、普及率均为百分之百的好成绩;1981年1名学生在初中录取新生统考中获店
分第一;1982年全县小学统一命题考试,该校总平均分数又名列榜首;1977年
至1985年,勤俭小学毕业35人,除一人因家庭困难就业,34人均以优异成绩升
入初中。
李桂欣10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1979年勤俭小学被评为
伊春市“三优秀,一奖励”活动的先进集体;其后该校一直是全县小学教育的典范学校
之一;自1979年李桂欣先后被评为县、市、省优秀教师,1983年被评为全国优
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