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区
第三章 城区乡村
第一节 城区
伊春区城区位于区境中部,伊春河两岸,南山与北山之间。东西向是条状形,总用
地面积8.82平方公里。城区划分为旭日、制材、红升、向阳、扶林、朝阳、前进7
个街道办事处,81个居民委,836个居民组。人口为107707人,占全区总人
口的93.68%。
伊春区城区开发建设较晚,是建国后新兴起的林业城镇。1948年本地只有
30余户居民,以狩猎和养殖为生。1950年,居民增加到400户。1952年伊
春建县后,人口逐年增多。伊春开发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
中小型城镇。
伊春区城区是伊春市各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市直主要机关和单位云集在城区。区内有木材综合加工厂,林业机械修配厂两个大型全
民所有制工厂企业,以及伊春市印刷厂、食品厂、白酒厂、啤酒厂等中型国营工厂企
业。据1984年统计,伊春区城区内有公有制工厂企业149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
业69家,集体所有制企业80家。有个体工业、手工业户247家,从业人员476
人。1985隼,个体工业、手工业发展到313家,从业人员579人。1985年
区属工业总产值715万元。
伊春区城区商业集中,国营商业、供销商业、饮食服务业、外贸、物资等系统的各
专业公司均设在城区,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遍布城区。1985年,有国营商业
118家,集体商业195家,个体商业1320家。
1985年,城区房屋建筑总面积127万平方米,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居多。主
次道路110条,总长37.2公里,主干道和部分巷道均为水泥或沥青路面。主干道
多为东西走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主要有繁荣路、新兴路、向阳路、和平路、朝阳路
和制材路。南北走向的主要道路有育林路、迎宾路、通河路、通山路。主要道路两侧安
装了路灯。市及区党政机关、主要企事业单位大多分布在和平路、新兴路、通河路;商
业网点多数集中在繁荣路。
伊春区城区陆路交通便利,南乌线铁路和伊翠线铁路通过城区,并设有铁路专用线
3条,约6公里,担负着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燃料、化工、建材、医药等运输任
务。公路有伊嘉(伊春至嘉荫)公路、伊南(伊春至南岔)公路、哈伊(伊春至哈尔
滨)公路、伊东(城区至东升)公路等,通往伊春市境内各主要城镇。城区内有主要桥
梁4座,其中公路桥3座、铁路桥1座。
伊春区城区文教、卫生设施齐全。教育设施有全日制中小学20所,其中区属普通
中学5所,职业高中1所,完全小学8所;教职工1239人,在校生18396人。
伊春师范学校、伊春林业学校(干部学校)、伊春卫生学校、伊春市职工大学、伊春市
广播电视大学、伊春市教育学院也设在城区内。文化设施有伊春市图书馆、伊春市群众
艺术馆、伊春市工人文化宫、伊春电影院、伊春林业艺术剧院、伊春市青少年宫、伊春
人民广播电台、伊春电视台、伊春市体育馆和伊春区文化馆等。医疗卫生设施有伊春林
业中心医院、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伊春市中医医院、伊春市卫生防疫站、伊春市妇幼
保健院、伊春区中医医院、伊春区卫生防疫站、伊春区人民医院等。1985年,城区
内有个体诊所32家。
伊春区城区北部有北山公园和小兴安岭植物园。北山公园内建有东北抗日联军三、
六军军政干校纪念碑。在南山峰顶建有兴安塔,塔身11层,塔高4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