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森林管理

第二节 森林管理



伊春区森杯管理,根据资源分布、地理位置和林分特点,以营林为基础,迅速培育
森林后备资源。营林生产以抚育为主,营造风景林,美化环境,提高防护效能,发挥森
林资源的多种效益。
伊春区针对资源现状和分布特点,认真调整合理的生产布局,本着大面积补,小面
积经营,有利于生产,方便作业的原则,搞好小班、林班、为系的合理布局,进行经营
作业。同时,针对资源枯竭的现状,以更新造林为主,坚持发展营林事业。在抚育补植
生产过程中,确定小兴安岭乡上树种的比例关系,红松为35%,落叶松为30%,樟子
松为10%,云杉为20%,阔叶为5%。
在森林管理中,北山人工红松风景林亚区,划分为7个林班。北山人工樟子松试验
林亚区,划分为2个林班。南山针阔混交风景林亚区,划分为7个林班。对抚育管理,
采取扶沟系分片综合治理的方法,抚育一沟,利用一沟,育林一沟,管理一沟,建立奖
惩管理责任制度。
林种区划,全区风景林面积为89%;试验林面积为9%;防护林面积为2%。
1985年,森林覆被率发展到32.8%左右。
风景林的管理,从实际出发,本着乔木和灌木结合,以乔木为主;速生树种和珍贵
树种结合,以速生树种为主多小兴安岭特有树种和引进树种结合,以小兴安岭特有树种
为主的原则。绿化苗圃的培育,服从风景林发展的需要,培育的树种布局合理、品种齐
全。绿化苗圃培育的树种有37种苗木,其中乔木苗木14种,亚乔木苗木8种,花灌
木苗木15种。
1980年以来,积极研究和探索风景林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措施。新的管理方法和
措施,坚持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的方针,积极培育人工林,解放被压人工林,
适当保留小兴安岭的速生乡上树种,搞好人工林、天然林混交速生风景林的基地建设。
对人工幼林,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每年抚育人工幼林12000亩次,提
高对森林的集约经营水平;对已成人工林,合理抚育采伐,控制采伐强度,提高林木质
量,改善林地卫生状况,调整林木组成,提高林木生长量,每年抚育1000亩已成
林,15年一循环;对天然幼壮林,因林制宜,因需抚育,提高林分质量,调整林木组
成,采取以合理混交为主的综合抚育措施。每年完成500亩天然功壮林的抚育,18
年一循环;对南山风景林,每年增加5公里林网道路建设,加设游览服务设施,加强林
政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严禁狩猎,保护野生动物和栖息的区域。南山风景林以抚育管
理为主,改善立地条件,实现合理的外阔混交,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