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农业技术

第三节 农业技术



伊春区的土地耕种,沿用传统的轮作制度,避免重茬和迎茬。每年春、秋两手翻
地,疏松土壤。伊春区农业用地黑土层较薄,土地翻耕较浅,以保护适应各种农作物生
长的土壤结构。
作物栽培。大田作物采用直接播种的方法,一般进行两铲两趟,或三铲三趟。大豆
采用铲前一犁的方法.即苗出齐后先趟后铲;马铃薯在未出土前先耢后趟;小麦一般采
用平播的方法。蔬菜生产由传统的直接播种,改为由温室育苗,露地栽培。育苗栽培
主要用于生产夏菜。1972年,开始引进塑料大棚试验生产夏菜。1974年,大面
积推广使用塑料大棚生产技术。塑料大棚的引进和推广,使伊春区的水黄瓜产量稳定在
亩产7500公斤的水平上,高产棚亩产突破10000公斤。大棚生产的蕃茄亩产稳
定在4000至5000公斤的水平上。1977年,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79
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生产的茄子,亩产稳定在2500公斤
的水平上,地膜覆盖生产的辣椒亩产稳定在2000公斤的水平上。地膜覆盖技术的推
广和使用,填补了伊春区瓜类生产的空白。采用大棚和地膜生产新技术,能够提高地
温,保墒保肥,防止病虫害,使蔬菜采熟期提前延后,提高产量。
作物保护,以防治虫害和病害为主。危害作物生长的虫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虫、
菜青虫、地蛆等。二十八星瓢虫发生在6月至9月,1975年前采用敌敌畏、乐果等
农药喷雾防治,1982年后采用溴氰菊脂喷雾防治。菜青虫发生在夏、秋两季,危害
甘兰和秋白菜,1983年前用“敌百虫”、“敌敌畏”进行防治,1984年后用敌敌畏
和溴氰菊脂喷雾防治。地蛆危害秋白菜和萝卜的根部,多发生在8月中下旬。1983
年曾使用过呋喃丹拌种防治,1984年后采用敌敌畏和锌硫磷灌根的方法防治。
1983年6月,发生大面积螟虫害,危害程度为4级,危害面积达70%以上,采用
敌敌畏喷雾和敌百虫喷粉防治,取得一定的效果。病害主要有大棚黄瓜霜霉病和温室苗期
猝倒病。霜霉病多发生在7月至8月份的阴雨季节,采用的防治方法是调节温度和湿
度,增施底肥,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同时,使用克霉灵、百菌清喷雾防治。大棚作物的
蔓割、炭疽、角斑、黑斑、软腐、灰霉等病害,使用抗菌剂药物防治。温室苗期猝倒
病,采用两种方法防治,一种方法是更换育苗床士,进行冻土消毒,提高土温,控制室
内温度;另外一种方法是使用抗菌剂药物防治。
种子优选,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农作物大部分从外地引进良种,进行选优
定型,推广适应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在伊春区常见的蔬菜品种,茄子有齐市长茄、黑
油光、科选;青椒有茄门椒、巴彦椒、三道筋;大棚蕃茄有沈粉一号、强力米寿、强
丰;露地蕃茄有北京矮红、齐研矮粉;水黄瓜有津研一号、津研二号、长春密刺、友好
春刺;中甘兰有黄苗、京丰;白菜有黄籽、牡丹江一号、通化一号;晚甘兰有海拉尔四
号、红旗磨盘。各种农田作物,均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