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多种经营
第二节 多种经营
伊春区农业多种经营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文化大革命”前,称多种经营为副
业生产。
1954年农业合作化后,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本区副业生产有
猪禽饲养业、养蜂业和冬季农闲季节集体组织的运输业以及清林生产。1959年,本区
首次人工养鱼试验成功,年养鱼86万尾。
1966年至1976年,畜禽饲养业分为国营集体饲养和农户家庭饲养两种形
式。家庭饲养规模小,一般为自养自用,部分交售国家。家庭饲养的畜禽主要有猪、
羊、兔、鸡、鸭、鹅等。在此期间,种植业亦分为同样两种形式,国营和集体的种植业为
主要形式,农户家庭种植业多为“房前屋后”的庭院副业。国营和集体形式的种植业,
有人参、平贝、党参、藏花等药材生产和果树栽培。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国营红光农场、
国营对山农场和东升农业村屯。
1978年后,副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变副业生产为多种经营。全区多种经营
中,养殖业发展较为突出。1978年,全区养猪1930头,相当于1972年养猪
937头的两倍;养羊696只,比1972年的516只增长34%;养鸡5万只,
相当于1972年3万只的1.7倍。1979年,开始引进奶牛,全区饲养奶牛11
头。1980年,全区养奶牛50头,猪7103头,羊1212只,鸡5.8万只。
1983年,全区出现养殖专业户420户,养奶牛77头,猪6100头,羊1300
只,鸡11.5万只。到1985年,全区已养奶牛62头,猪1万头,羊900只,
鸡15万只。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种植业也有所发展。1978年后,逐渐引进和栽
培瓜类和食用菌等。1981年,开始引进黑豆果、草梅果和树梅果。到1985年,
已栽植黑豆果32亩,草梅果10亩,树梅果2亩。栽培的黑豆果、草梅果、树梅果,
由于在试种期间,尚未大面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