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统节日
第六章 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小月为腊月
二十九)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合家不眠,等待午夜到来。当半夜零点钟敲响
时,家家燃放鞭炮、放烟花,并煮吃水饺,庆祝新年的到来,水饺里包有一个硬币,谁
吃到表示一年运气好。除夕晚上,孩子要穿新衣,并给长辈叩头或行礼辞岁,长者要给
孩子压岁钱。腊月三十,人们在门上贴春联、门神、财神、福字、“挂钱儿”,室内贴年
画,有的将“福”字倒贴,意谓福到了。春节期间,亲属、朋友间互相拜年,家家都准
备水果、烟茶、糖、瓜籽、花生等招待客人。熟人在路上相遇也要问一声“春节好”或
“过年好”。正月初五称为“破五”,这天早晨要包饺子,谓之捏破。吃饭前要燃放鞭
炮送神.至此春节结束。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的晚间,家家都在庭院挂灯,灯笼杆一
般高于房脊。正月里,民间习俗很多,如不能打破器皿,不能说犯忌的话,初一到初五妇
女不做针线活。初七为人日,家家吃面条意谓给小孩缠腿,也表示老人长寿。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要吃元宵,晚上各房间、畜舍、禽房均要明灯。机
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大门两侧悬灯结彩。街头有秧歌、“踩高跷”等民间传统节
目。多数人家要到坟地或殡仪馆给先人送灯。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吃猪头肉,孩子愿意在这一天理发,
称为“剃龙头”。少数人家在早晨用柴灰或煤灰从井沿至自家门口撒一条弯曲的线,表
示龙到家了。
公历4月5日是清明节( 个别年份在4月4日)。学生、职工在这一天组织起来祭
扫烈士墓,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家庭也在这一天扫墓, 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和哀思。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战国时期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日
子,沿传至今。端午节这天,天刚亮(3时左右)人们就陆续登上南北山采艾篙、树枝
插到门、窗、屋檐上.并坠以彩纸葫芦,用以“驱邪”、“免灾”。这一天,儿童戴香
荷包,手腕、脚脖系五彩线。人们在端午节有吃棕子和煮鸡蛋的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称鬼节,是人们祭把祖先,怀念亡灵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到墓地
或殡仪馆烧纸。有的在晚间星月出全时,在十字路口烧纸“祭鬼”。
农历八月十五为仲秋节。八月十五值秋季之中,故称“中秋”。晚上圆月升起时,
全家团聚赏月,少数人家在露天设桌案,摆上月饼、西瓜等水果“供月”。仲秋节人们
有吃月饼的习俗,取团圆之意。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多数人家在这一天用黄米配以其它粮豆煮粥,有的加
配大枣、果脯,称“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叫小年,传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这一天,人们吃饺子、
大块糖,并要扫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