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营商业
第二节 国营商业
(一)国营商业
随着林业、农业的发展,铅锌矿、钢铁厂、苔青水泥厂等厂、矿企业
的落成,人口不断增多,户数也不断增加,国营商业便随之相应地发
展起来。
1、国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1948年3月,在南小屯处成立了西林合作社,第一任经理丁栋。
营业面积为100平方米,简易货架、柜台。主营副食、烟、酒,也经
营少量的日用百货、针织等商品。从业人员3人。
1949年改为供销合作社,增加4人。
1950年成立消费社,地址在西林车站东50米处。营业面积100多
平方米,第一任经理姓刘,从业人员10人。
1951年“苏联屯”居住苏联人200余户,加上“二二二贮木场”不断
发展,职工多达上百人,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扩大购销业务,
成立了一爿供销合作社,初建时营业员2人。
同年,白林的“一二九贮木场”已初具规模,当时为出河场。汤旺
河上游流送下来的木材,到这里出河、装火车,工人多达500人。为
了搞好人民群众的物资供应和生活需要,成立了白林供销合作社。第
一任经理是周锡永,营业面积80平方米,从业人员7人。
1953年供销合作社与消费社会并为西林供销合作社,地址在原消
费社处。第一任经理杨春。营业面积200平方米,经营1,000多个品
种。从业人员12人。
1956年,西林供销合作商店又改为大丰贸易公司西林门市部。同
年,翻盖砖瓦结构的营业室,营业面积300平方米。综合经营1,500多
个品种,并设下了一个收购部。收购部以收购皮张为主,以后逐渐增
加项目。此时商业职工队伍已达70人。
1957年,大车贸易公司西林门市部又划归伊春县供销合作局。同
年改为“伊春县供销合作局西林商店”。
1958年,划归美溪区,改名为“美溪区综合商店西林商店”,同年
增盖了30O平方米营业室,经营品种增加到2,000多种。这家商店职工
达30多人,商店购销业务量不断增大。
1960年,为了满足猎户出售皮张,西林商店成立了收购部,由郭维
负责。主要收购皮张、蜂蜜,后来又增加了工具把等。
1962年,苔青成立了“美溪综合商店苔青门市部”,第一任经理工
字业,营业面积30平方米。
1963年,由林供销合作社和西林铅锌矿十八公里采区供销部,先
后归划美溪区综合商店。当时,白林供销合作社营业面积100平方米,
经营千余个品种,职工11人。采区供销社营业面积80平方米,经营700
多个品种,职工7人。同年,建起了大酱厂,负责人王继冒,有4名职
工,生产大酱、冰棍等。
1964年,南岔森林工业局供应站把西林分库交给美溪区综合商
店西林商店做仓库,面积450平方米(百货、针织、文化1个库;烟
酒三个库;五金、生产资料等在1个棚子里保管),库容商品2,000多
种,占用资金80多万元,设批发员4人,保管员5人。同年,苏
联屯的1栋300平方米的简易房交给商业使用,原苏联屯的西林合
作供销社分社扩建为美溪综合商店西林商店分店,经理高凤祥,职工
8名,经营1,500多个品种。同年,南岔森工局十一林场的尖山子商
店和十二林场的红旗商店交给美溪区综合商店西林商店管理。
1965年,由于养猪业的发展,为了屠宰生猪和加工熟食,大酱厂
改为屠宰厂。
随着铅锌矿的开发,三公里居民不断增多,为扩大销售,满足人
们的生活需要,1965年4月,西林商店在三公里增设了1个小卖店,
营业面积5O平方米,5名职工。主管烟酒、副食,兼营日用小百货等
商品。
1966年7月,美溪综合商店西林商店改为伊春特区贸易公司西林
综合商店,归美溪区管理。第一任经理杜锡君,副经理周锡永,党支
部书记陈东。
白林供销合作社改为“西林综合商店白林商店”;铅锌矿的采区供
销部改为“西林综合商店十八商店”;苏联屯的“美溪综合商店西林综合
商店分店”改为“西林综合商店反修分店”;三公里的小卖店改为“西林
区综合商店三公里分店”。
1969年10月17日,成立了“西林商业革命委员会”,主任陈东、陈
财,副主任郭尚义。革委会下设政工组、生产组、计财组、总务组。
1968年,西林商店下设的蔬菜组。建为“西林蔬菜供应部”,当时负
责人是王玉祥。生产员2名、批发员1名、保管员1名、营业室6名营
业员。这一购销部负责全区的蔬菜生产,组织购进和销售鲜菜、果品、
调味等。当年建成菜窖300平方米。
1970年,美溪区把“美溪综合商店苔青门市部”交给西林商业革命
委员会管理。营业面积100平方米,职工10人。
由于西林区是过伐林区,居民取暖做饭用煤量越来越大,1970
年西林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煤水站,由生产部管理。原有西林商店经
营的煤炭,交煤水站管理。
1971年,“屠宰厂”改为肉食加工厂,负责生猪屠宰和熟食加工,
并做大豆腐,加工五香干豆腐等。
西钢在西南侧建筑60栋家属房,为了保障供应,1971年,在该
处投建“六十栋商店”营业面积200平方米,第一任经理李国勤,职
工9人。
随着西林钢铁厂的发展,1970年,黑龙江省在西钢投建食品加工
厂800平方米,100吨冷库1座。1974年,商业食品厂正式投产,第
一任负责人王春清,从业人员10人,生产饼干IO几种。
由于商店经营的品种越来越多,经营的数量不断增大,原批发部
仓库不够用,1971年建成300平方米和5OO平方米两栋简易仓库。
1975年建成500平方米砖瓦结构仓库, 1978年建成300平方米
暖库。批发部由火车道西搬到火车道东,原批发部仓库做收购部,当
时收购部由许万财负责。1972年落成西林商业科办公室500平方米,
机构设置为:计财组、业务组、总务组、人保股、工会、科长室、书
记室。
1972年,西林医药站移交商业科管理。医药站负责人是刘英文。
该站批零营业门市部300平方米,经营各种西药、中药及中成药等。
1973年煤水站交商业科管理,煤水站经理崔运德。当时经营无
煤、炭材、石油等商品。
同年,煤水站交予西林区供应站管理。
198O年,由于西林区有两个规模相等的食品厂,全区人口不足
5万,产大于销,加之商业食品厂缺少权本月;,因此,几年来连
续亏损、商业科决定将商业食品厂转建为食杂商店。第一任经理阎亭
喜,营业面积400平方米(其中包括新建1个火花饭店)。
同年5月,100吨冷库投入使用,由商业科管理,负责人陈敬忠。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冷库建成了冰棍厂,当年投入生产。
1981年,由于林业产量的下降,十一、十二林场的职工减少,
十一、十二林场所在的尖山子、红旗两个商店没有存在的必要。同时;
由于西林钢铁厂的不断扩大,家属住宅区不断往西延伸,并且西林经
营所在原西钢商店附近,须搬迁到西1公里处,商业科决定,尖山子
和红旗商店撤消,在西林经营所附近建成“林业商店”,原两个小店的
人员及物资均转入林业商店。
1982年3月从批发部分出石油公司、车队和冷库。石油公司与车
队主任王凤和,冷库主任吴凤明。
1983年1月,冷库划归肉食加工厂管理,肉食加工厂主任吴凤
明。车队划归批发部,主任于希彬,副主任王凤和、林国荣。五金商
店经理吴照样。
1984年9月,白林商店交给供销联社。
同年9月末,批发部解体。百货(包括针织、纺织、文体、鞋帽、
服装、西药)交给西林百货商店管理。西林百货商店所属的西林副食品
商店划出,成立了专业副食品商店。批发部的烟酒、糖、茶、罐头交
给西林副食品商店。批发员、保管员随货同行。原批发部领导班子、
财会人员接管西林副食品商店。
1984年10月末,十八商店交给铅锌矿劳动服务公司管理。
2、商业体制管理变化、机构沿革及人事更迭。
1948年到1953年,合作社和供销社归汤原县联合社管理, 1948
年3月成立合作社,经理是丁栋。 1949年改为供销合作社,年末南岔
镇派管照福到西林供销合作社任副经理。1952年,丁栋离职,经理
管照福。 1953年杨福春任经理,管照福任副经理。
1954年,西林供销合作社划归大丰管理,成立了“大丰贸易公司
西林门市部”,郭德林任经理。
1957年,供销社划归伊春县供销合作局管理,经理杨春、郭德林。
1958年划归美溪管理,成立了西林商店,杨春调出,经理郭德林、副
经理郑录, 1959年,郑录调出,连福深调入任副经理。
1960年,温凤财调入任副经理,苗国太、王继富为副经理。
1961年;支部书记兰富,经理连福深。
1962年,崔运德调入任副经理,连福深、兰富调出。
1963年,成立党支部,支部书记陈东,经理郭庆文,副经理崔运
德。
1966年7月,成立“伊春林业贸易公司西林综合商店”,行政由
美溪区管理,企业由商业局管理。第一任支部书记陈东,副经理(副
科长)杜锡君、周锡永。
1967年7月,成立“美溪区西林综合商店革命委员会”,行政接受
美溪区革命委员会领导,财权由伊春市商业局管理。第一任革命委员
会主任陈东,副主任陈财、郭尚义。
1968年2月,改为“伊春市美溪区西林商业委员会”。同年陈
东调美溪,纪培位调入任主任。
1969年12月6月,“西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美溪区革命委革
命员会把西林商业革命委员会移交给西林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西林
商业委员会”,主任纪培伍,副主任陈财、郭尚义。同年,任杜锡君、
周锡永为商业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0年春,陈财副主任死亡,殷致富任副主任。纪培位调出,邢
连生任商业革命委员会主任,并调葛云和任副主任。
1971年,张忠任商业革命委员会主任,邢连生、杜锡君、周锡永、
葛云和、郭尚义为副主任。
1972年,成立“中国共产党西林区商业总支委员会”,张志任总支
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书记、副主任杨继范、葛云和。
同年,张少如调入任总支部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继范任
副书记。
1972年7月,成立商业科。1973年张忠调离,张少如任总支书记,
科长。杨继范任副书记,邢连生、杜锡君、周锡永任副科长,葛云和
副主任调到西林区,郭尚义调到西钢商店任主任。
同年,服务由商业分出。邢连生任服务管理部主任,田喜生任副
主任。
同年,服务管理部又划归商业科管理,邢连生任副书记、副科
长。收购部由商业分出,西林区成立农副科,周锡永调农副科任党支
部书记兼科长。1974年末,邢连生(副书记、副科长)调出。
年末,张少如调离,王永顺任总支书记、副科长,裴占林调入任
副科长。
1977年,王永顺(副书记、副科长)离职。陈殿恩任总支书记兼科长。
路线教育工作队的李树成任商业总支副书记、副科长,杜锡君为副书
记、副科长。裴占林任副科长。
1979年,陈殿恩调到西林区,杜锡君任总支书记、科长,副书记
李树成。副科长裴占林。
1980年,郭长富任副科长。
1981年初,李树成调离。汪占元任总支书记,杜锡君任科长,裴
占林、郭长富任副科长。同年邵志军调入任副科长。
1982年,邵志军、裴占林调出。
1983年6月,高振堂调入任副科长。
1984年5月末,高振堂任总支副书记、科长,刘志艳任副科长,社
锡君调离。
3、商品经营范围及商品流通渠道的变化。
1948年~1949年期间,合作社和供销社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同
时经营粮油。当时,副食品和烟、酒、糖、茶、酱油、饼干糖果、卷
烟、白酒等商品都在佳木斯购进;日用百货在汤原进。在佳木斯新华
油房购进面粉、豆油;在哈尔滨双河胜进颗粒粉;在绥化进挂面。
1950年,供销社归伊春县联合社之后,面粉开始在南岔和伊春购
进。各供销社、消费社仍以副食、烟酒为主,百货为副。但是,增加
了棉布、棉花的经营。西林供销社经营的粮、油、盐开始从美溪购进。
此期间白林供销社从美溪进货,西林消费社从南岔进货。
1953年,供销社与消费社合并为“西林供销合作社”,营业面积增
加到200平方米,经营的商品也增加到近千种。
1956年,由于西林供销合作社改为“大丰贸易公司西林门市部”,
所有的商品又都从大丰购进。
本年7月,粮油的经营交给西林粮食所经营和管理。
是年,翻盖了营业室,营业面积增加到500平方米,经营的品种增
加到1,500种,此期间门市部设了1个收购部,以收购皮张、蜂蜜为
主,同时增加了工具把、废钢的收购。
1958年,商业划归美溪管理。
1960年,西林商店又增盖了砖瓦结构的300平方米营业室,原营
业室做办公室,经营的品种增加到2,000种。此期间各类商品均由美
溪、伊春购进。
1959年,成立了大酱厂,增加了大酱、豆腐的生产和经营项
目。
1962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量的增大,商品购
进由美溪转至南岔和伊春。
1964年,成立了批发仓库,开始了批零兼营。当时的批发部经营
百货、针织、副食、烟酒、五金、生产资料等商品近3,000种。
1968年,随着蔬菜购销部的建立和菜窖的建成,增加了鲜菜、鲜
果、调味品的经营;当时的蔬菜门市部经营的品种达百余种。各类蔬
菜、水果、调味品均由伊春蔬菜公司进货。
1970年,西林商店经营的元煤移交西林区煤水站经营。
1971年,随着肉食加工厂的建立,增加了香肠、小肚的生产。此
期周的生猪多由绥化、庆安、望奎等县供给。
1972年,医药站划归商业,增加了各类西药、中药、医疗器材的
经营,各类药品均由伊春医药公司进货。
1973年,煤水站移交商业科管理,增加了煤炭、炭材、石油的经营。
煤炭由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调入,汽油、柴油、润滑油均由伊春石
油公司供给。
1979年煤炭、炭材移交西林区供销科管理,减少了煤炭、炭材
的经营。以后的几年,商品流通渠道没有发生变化,但经营品种不断
增加,最多达4,500种。
1980年,开始在哈尔滨烟酒站进货,后发展到百货站。纺织品站。
1980年末,开始在吉林百货站进货。
1981年,随着承包和放开经营,各商店自行采购的比重逐年增
加,商品流通渠道加宽。各商店从各厂、贸易货站购入一部分商品。
1984年4月,五金专业商店成立。五金交化商品、土特日杂商
品均由五金商店经营,从伊春、鹤岗等五金站进货,部分商品从厂方
直接进货。
同年10月百货专业商店、副食专业商店同时成立,批发部解体。
百货商店与副食商店均从哈尔滨二级站进货为主,在南岔、伊春补短
补缺,部分商品从厂方购进。各小商店都在各专业商店进货,同时也
向南岔、伊春各站进货,也有小部分商品从厂方购进。
是年五金专业商店经营1,500个品种;百货专业商店经营3,500多
个品种。副食品经营450个品种。
4、经营管理和经营效果
1984年合作社时期,参加合资经营的合作社社员近百人,200份
股份。每个股5元,股金1,000元。当时资本虽小,但供货单位都赊
销,合作社销货后付款,相当于现在的代销。
1949年虽然成立了供销合作社,但经营方式没变。这两年的销售额
4到5千元,利润额百余元。社员年末分红,超过股金。
1950年,开始在汤原银行建户贷款。第一次贷款5,000元,年销
售额是2万元,利润额1,000元。
1951年,在南岔银行建户,合作商业前总销售额达10万元。利
润3,000余元。
1952年,在伊春银行建户、贷款与存款。
1953年,由于供销社与销费社合并,营业面积增加,经营品种增
加,销售额增加到15万元,利润额达到5千元。
1955年,社员股金退出。当年销售额达22万元,利润额达6千元。
年末库存额6万元,银行贷款6万元。
1957年,伊春县供销合作局拨给自有资金26万元。
1958年,销售额增至50万元开本库存30万元,利润额1,000元。
因归美溪管理,在美溪银行办事处建户。
1961年,销售额60万元,利润额3,000元,库存30万元。
1966年,开始生猪倒挂,蔬菜倒挂,虽然销售额增加到170.3万
元,仍亏损8.3万元。当年的费用额是21.2万元,费用率是11.9%,
资金占用68.1万元,周转次数是2.5次。
1966年~ 1979年间,由于改革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分不开,有
时改革性亏损掩盖了经营性亏损,这几年中经营较好的是1969年、
1973年、974年、1981年、1983年,经营最好的是1980年。经营较
差的是1972年、1976年、1977年、1979年。
1967年,销售额310万元,亏损6.9万元,费用额52.9万元,
费用率33.4%,资金占用70万元,周转2次,劳动效率2.3万元。
1973年,销售额681万元,亏损15.3万元,费用额93.6万元,
费用率14.3%,资金占用240.9万元。周转2.2次,劳动效率1.7837
万元。
1974年,销售额728.2万元,亏损18.8万元,费用额96.5万元
费用率113.4%。资金占用329.6万元,周转2.2次。劳动效率1.9215
万元。
1981年,销售额957万元,亏损23.8万元,费用额94.4万元。
费用率9.96%。资金占用466万元,周转2.12次,劳动效率2.2557
万元。
1983年,销售额是1,030万元,亏损23.6万元,费用额是1,060.3
万元,费用率是10%。资金占用600万元,周转1.8次,劳动效率
2.4704万元。
经营效果最好的是1980年。从1966年开始连续14年亏损(主要
原因是有改革性倒挂和经营管理不佳)。1980年盈利3,000元。当时的
条件是上年亏损了75.5万元,该处理该推销的都处理了,从财务管
理的角度来看是轻装上阵,购销业务兴旺。销售额完成950万元,比
上年增长5.2%。利润额3,000元,比上年减亏75.8万元,费用额85.1
万元,费用率9%,资金占用358.5万元,周转2.68次,劳动率2.2615
万元。
1972年是经营较差的一年,当年的销售额虽然达到了634万元,
比上年增长了42.3%,但是,亏损55.2万元,比上年多亏了49.4%。
1976年经营的也不好,销售额达到了762.2万元,可是亏损了
53.1万元。
1977年销售达到了819.4万元,可是亏损了60万元。
1979年是历史上亏损最多的一年,当年销售额已达到908.1万
元,可是亏损额达到了75.5万元。
(见附图)
(见附图)
5,主要商店及青年点
(1)、西林百货商店。该店由西林供销社演变而来。位于西林区
中心,在西林政府对面。有职工60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是西林
商业科主要商店之一。
这是一个批零兼营的百货专业商店。营业室是2层楼,710平方
米。楼上经营花纱、服装、针织、鞋帽、医药、图书等商品,楼下经
营大小百货、钟表玩具、文化用品。并设有钟表修理部、服装裁剪
部。
批发设有鞋帽大百货仓库,砖瓦结构250平方米;花纱、针织仓
库250平方米;小百货文体用品简易仓库300平方米;暖库50平方
米。相对应的设有鞋帽、大百批发员和保管员。
西林百货商店负责安排全区的百货市场,经营商品4,500多种,
年纯销售额150余万元,横拨额250余万元。
(2)、五金专业商店。该店由西林百货商店的五金组与批发部的
交化批发、保管组合并而成,1984年4月成立。
五金专业商店批零兼营,营业室300平方米。经营五金、交电。
化工、日杂、土特、生产资料等商品1,500余种。
_该店有300平方米简易仓库 1栋,设有批发员、保管员、业务
员、采购员。负责全区的五金交电商品(包括土特、日杂、生产资料)
市场安排。该店年纯销售额100万元,横拨13O万元。
(3)副食品专业商店。该店由西林百货商店所属的副食品商店与
批发部副食品批发保管组合并而成,1984年10月成立。
副食品商店批零兼营,下设副食品商店(300平方米)和广益商店
(150平方米)。副食品商店有烟酒部、调味部、果品部、罐头部、糕
点部等,经营烟酒、罐头、糖茶、鱼肉等商品400种左右。广益商店
以经营副食品为主,兼营日用百货、鞋帽等商品。
批发有烟酒、糖茶库200平方米,暖库100平方米,批发商店
120平方米(批发商店兼零售)。设有批发员、保管员(包括对集体、个
体批发员、保管员)。
副食品商店负责全区的副食品市场安排。年纯销售额390万元(其
中包括对集体、个体批发),横拨230万元。
(4)、西钢商店。由西林供销合作社发展而来,位于新兴街南侧,
是商业科主要商店之一,有职工24人。该店是零售商店,百货营业
室面积360平方米。经营范纱、针织、大小百货、文化用品等1,000余
种。副食品营业室330平方米,经营烟酒、罐头、糖茶、糕点;五金、
交电、日杂等商品1,200余种。该店年销售额230万元。
(5)、青年点
1976年3月,区政府决定把六十三公里家属生产队财产交给商
业,成立商业青年点。有耕地300亩,马11匹,牛60头,砖瓦结构
房60平方米。第一任支部书记崔运德,青年30人。
1977年张树怀、王际昌接替了崔运德、汪朋和工作。青年增加到
89人,除种地外,又增加了养兔、猪、栽培蘑菇等项。
1979年青年点搬迁到西林。同年建成印刷厂、电器修配厂和由
林、西钢、前进街等3个青年商店。1979年开始,管理人员是何继
舟与刘英文。
1981年孟照明、刘景阳管理青年点,青年增加到280人。由于经
营不景气,电器修理部和 3个青年商店分别停办。1981年,青年点
只剩下办公室和印刷厂,尚有青年220人。
附:出席省(林业系统)、市先进集体和个人一览表。
(见附图)
(二)、饮食服务业
西林区的私人饭店、旅店虽然开办较早,但是,由于公私合营时
没合起来,一部分饭店、旅店夭折,所以发展较慢。成立饮食服务管
理部之后,网点才逐步铺开,渐渐的发展起来。
(1)、网点的建立和发展
1956年,原王显荣开办的私人饭店(位置在新兴街)划归美溪区服
务管理部管理,易名“酒林饭店”。营业面积40平方米,从业人员3入。
1957年,西林饭店搬迁到站前,营业面积70平方米,从业人员
增加到6人。
1958年,西林饭店从业人员增加到10人。
1966年,随着综合商店的成立,下设了服务管理部。同年,范大
彬办起了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私人旅店(老西子店)演变而来的合作性的
旅店交由服务管理部管理。
1968年,建成西锅饭店,营业面积200平方米。
1969年,成立商业革命委员会服务领导小组,合作性质的理发店
交由服务革委会代管。
1971年末,成立了西林区饮食服务行业革命委员会。
1972年建立了西林旅店。同年5月建成了1个旅社,既第一旅
社,原来的旅社命名为第二旅社。,
1974年,冰棍厂建成。
1975年,第二旅社交给公安局管理,一旅社改为西林旅社。
1984年,站前饭店又分出1个快餐饭店,即兴盈饭店。
(2)、体制管理、机构沿革及人事更迭
1956年~1966年,西林饭店隶属美溪区服务管理部,西林饭店
的负责人是杜臣,为集体饭店。
1966年,随着西林综合商店的建立,下设了服务管理部,第一
任主任是王奎选。
1968年,成立了西林商业革命委员会服务领导小组,划归西林
区商业革命委员会管理,组长刘桂琴。
1970年,石天祥调服务,任饮食小组组长,刘桂琴任副组长。
1971年12月,西林区将服务领导小组改为西林区饮食服务行业
革命委员会,隶属西林区革命委员会,并建立党支部。支部书记邢连
生兼革委会主任,田喜生任副主任。
1973年,饮食服务行业革命委员会所辖西林饭店、站前饭店、西
钢饭店(当时称反修饭店)、苔青饭店;一旅社、二旅社;西林照像
馆、西林冰棍厂、西林理发店(包括西钢、白林理发)等11个网点,
有职工105人。
1974年,饮食服务行业革命委员会改为饮食服务管理部,主任田
喜生,支部副书记邱玉书。同年,李青山调入任副主任。
1975年5月,管理部改组,支部书记张贯玉,副主任李青山、
郝玉文。田喜生、邱玉书调出。
1976年,张贯玉调出,张有风任支部书记。郝玉文、朱庆顺为
副主任。
1979年,张有风、郝玉文调出。张树怀任支部书记;王际昌、孟
昭明、李青山为副主任。
1980年,田喜生任副主任。
1982年7月,李培荣任书记兼主任,田喜生、李青山、胡艳华
任副主任。
同年,李培荣调出。阎延喜任支部书记,周艳华任主任。
1984年末,各网点放开经营,饮食服务管理部撤消,直接归商
业科业务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