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述
一
宁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滨、牡丹江畔,她以古老、秀丽而富饶闻名于省内
外。
县境,似一片微卷的荷叶展放在塞北边陲。东与穆棱县毗邻,西与海林县交界,南与吉林
省汪清县、敦化市接壤,北与牡丹江市相连。总面积为7 856平方公里。全县设6镇、13乡、330
村。总人口411 987人,汉族占82.28%,满族占8.89%,朝鲜族占 8.28%;还有回、蒙、苗、壮
等共15个民族。
县内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促,冬夏分明。年平均气温 3.5℃,无霜期35天,年
平均降雨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日照2 638小时,素有黑龙江小江南之称。
宁安县属于低山丘陵区。境内峰峦起伏,山川交错,丘陵广布,河流纵横。全县地势,东、
南、西三面高,中间和北面低。县内最高点在西部边界大秃顶子,海拔 1 559米;最低点在北
部边界的温春江桥南岸,海拔241米。
境内山多,林多、水多,为各种动植物生存繁育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被率
占 52%,树木有90多种,主要有红松、落叶松、黄花松、樟子松及柞、杨、桦、椴、榆、水曲
柳、黄波罗等,活立木蓄积量 4 242.7万立方米。野生动物有50余种,主要有熊、鹿、野猪、
狍子、狐狸、狼;珍贵动物有虎、豹、水獭、紫貂和麝。药用植物上百种,主要有人参、黄芪、
五味子等。山野菜遍布山区,主要有蕨菜、薇菜等30多种。县内有柞林90多万亩,可采木耳段
人工生产木耳,并可放养柞蚕。全县蜜源植物分布广、种类多、花期长,可以大量养蜂。此外,
还盛产松籽、榛子、橡子、蘑菇、山葡萄、野玫瑰,以及芦苇、小叶章、马莲草等。
全县的水资源也很丰富,境内有一江(牡丹江)两湖(镜泊湖、小北湖)54条河,总流长为1 472
公里;还有较大的天然泡泽40余处,水库26座。全县可养鱼水面为34万多亩,常见鱼类20多种,
主要有鲤、鲫、鲢、胖头和草鱼。镜泊湖的湖鲫以肉肥、鲜嫩、味美驰名全国。全县水能资源
蕴藏量也很大,牡丹江干支流坡大流急,为发展水电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宁安县历史悠久。远在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镜泊湖畔和牡丹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
这里,商、周时期是肃慎人故地,两汉至魏晋为挹娄人居地,南北朝时属勿吉人之拂涅部,隋
为靺鞨人拂涅部,唐为渤海王国,建都于今渤海镇内,称上京龙泉府。辽属生女真居地,金属
上京会宁府辖地,元为总管军民谷(古)州千户所,明初为奴儿干都司统辖的卫所,后为宁古塔
路。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昂邦章京衙署,在旧宁古塔城(今海林县旧街古城)治事。康熙五
年(1666年),宁古塔将军衙门迁至今宁安城址。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驻地迁至乌
拉(今吉林市),这里留副都统镇守。雍正五年(1727年)置泰宁县,与副都统同城治事。雍正七
年(1729年)裁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宁安府,始有宁安之称,旋改绥芬厅,绥芬厅和副
都统同城治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副都统,地方军政要务统由绥芬厅署理。宣统元年
(1909年),升绥芬厅为绥芬府。宣统二年(1910年),改绥芬府为宁安府。民国 2年(1913年),
改为宁安县公署。民国18年(1929年),改为宁安县政府。民国21年(1932年) 5月,日本侵占宁
安后,称宁安县公署。1945年 8月17日,宁安解放,11月成立宁安县革命民主政府。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宁安县人民政府,属松江省。1954年8月属黑龙江省。1983
年10月1日划为牡丹江市辖县。
三
县内,山川秀丽,风景名胜和古迹甚多。
镜泊湖,位于县城西南7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高山堰塞湖。湖长65公里,最宽处 4公里,
平均宽 2公里,最深处74米,总面积93平方公里。两岸峰峦叠翠,湖水碧澄如镜。湖北端出口
泻水处,湖水由熔岩峭崖如万马奔腾之势泻入潭中,再注入牡丹江,形成约30米落差、12米宽
的大瀑布(俗称吊水楼),是镜泊湖八景之最。湖中还有白石砬子、大孤山、小孤山、珍珠门、
城墙砬子、道士山和老鹳砬子,山清水秀,各具风姿,真是“水转峰回疑无路,舟去途开别有
天”。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叶剑英等都曾到此视察过并曾题词。邓小
平题词日“镜泊胜景”;叶剑英题词为“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
火山口森林,位于镜泊湖瀑布西45公里的“小北湖”林区深处,是几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塌
陷而成。在海拔1 000米左右的高山上,依次排列7个火山口,火山口直径80 至500米不等,深
40至 100米,有的火山口之间有熔岩洞相通。火山口底生长原始森林,故又称地下森林。火山
口的最高峰建有齐天亭,登亭观望,可见连绵不断的山峦和气势雄伟的林海波涛。
在火山口森林附近,还有地下岩洞,亦称熔岩隧道,今已发现4处,其中较大一处长1.5公
里,洞高3至4米,宽5米左右,洞内形成各种奇幻景观。
在县内的古迹中,最著名的是唐代渤海国首都上京龙泉府遗址。它是仿唐都长安所建,由
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组成,三城环套,规模雄伟。今存有内外城墙、禁城、五风楼、阙门、
殿基、禁苑、八宝琉璃井等遗址,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寺又名南大庙,在渤海镇西南角,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原渤海时期寺址上建筑
起来的清代寺院。今存有马殿、关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三圣殿内有渤海时期的
大石佛,殿前台阶下有清代石狮,三圣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有著名的渤海石灯塔。
大石桥,在县城西 1公里处,建于清天聪八年(1634年)。桥高7.3米,宽4.5米,长25米,
是一个单曲石拱桥。建桥至今虽已300余年,桥身仍保存完好。
四
宁安县,山好、水好、地灵人杰。早在康熙年间,清帝在这里选过娘娘,即惇怡皇贵妃
(俗称“黑妃”),当时皇朝在县城西南25公里处猴石山下、牡丹江上,给贵妃娘娘家修筑了三
条捕鱼石坝,称兰道亮子,至今还横卧在牡丹江上。
康熙年间,县内还出过几任将军。其中满族人萨布素,因抗俄有功,升为第一任黑龙江将
军。在县城牡丹江南岸的月牙河畔,有萨布素将军的“衣冠冢”。
宁安又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出生在宁安的回族人马骏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时积极参加了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
领导京津学生在天安门前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示威,因此得名马天安。1927年任北平市委书记,
1928年被奉系军阀杀害。1951年10月,国家在日坛公园修建了马骏烈士墓,永为敬瞻。
县内早期的共产党员还有邱文华、段中和、曹梦圃、韩幽桐、庞景仁、胡成梁,赵桂琴、
关晋棋等人,他们都在家乡和东北等地开展过党的工作,为革命进行过艰苦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宁安境内,先后有李荆璞、项元英、刘
万魁等人,组织农民或率部起义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2年春,中共满洲省委派周保中到宁安组织抗日。以周保中、李范五、李延禄、李荆璞、
于洪仁、陈翰章等抗日将领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四、五军转战于宁安、镜泊湖等地,
进行过大小百余次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英勇的
贡献。
在1946年至1953年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宁安有 8 000多名英雄儿女参军参战。
1947年至1948年,先后两次出战勤队共 2 010人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又出国三
批战勤队共 3 058人。出国的战勤队在朝鲜战场上,积极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地完成了
各项战勤任务,共获 118面奖旗。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全县人民捐献一架“陈翰章
号”战斗机。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县有 497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为人民献出了
宝贵生命。
五
宁安县虽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在解放前,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
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
道路。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49年只有 2 477万元,1985年达到35 062万元,比1949年增长14倍。
工业生产,解放初期只有几家小手工业作坊,主要加工油、酒、米、面、铁、木、皮。1985
年县直国营工业企业发展到31个,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38个,乡、镇、村办工业企业发展到382
个,还有村民个体和村民联办的工业企业 1 994个。工业门类,有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化学
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电力工业、建材工业、家具制造和木材加工工业、食品工业、针
织和缝纫工业、制革工业、印刷工业、造纸和纸品工业、陶瓷工业和修造业,除少数个体工业
仍是手工生产外,绝大部分已发展成为机械化生产。工业总产值。1949年为 482万元,1985年
达到19 926万元,1985年比1949年增加40倍。工业产品,1985年达52种。其中,几种主要产品
的年产量:白糖17 319吨,白酒2 121吨,水泥55 300吨,钢材15 430吨,机制纸6 175吨,玻
璃制品6 933吨,酒精1 617吨,合成氨4 474吨,糖果 312吨,小水电发电量4 500万度。泼雪
泉白酒、天姿牌皮鞋、绵白糖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农业生产,1985年和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7倍,粮食总产量增长4倍,畜牧业总产
值增长2倍。从1950年开始植树造林,35年造林保存面积55万亩。
县内,山水相连,气候温和,发展粮食、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生产的条件都很好。全县农
民充分发挥了自己家乡的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各业俱
兴。
宁安县,在三个方面是全省的基地县。一是商品粮基地县,1949年到1985年的37年间,全
县共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4.30亿公斤,平均每年交售3 850多万公斤;二是养鱼基地县。到1985
年,全县养鱼水面已达30万亩,其中人工精养水面21 000亩,年产鱼 1 748吨。应当特别提到
的是,境内还有一个红鳟鱼场,直属于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1965年开始建场养殖,1981年以
来,每年平均可出售商品鱼 2万斤左右,三是烤烟生产基地县。80年代以来,每年平均种植烤
烟2.6万亩左右,年平均产烟叶6.4万多担,1984年和1985年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国烤烟生产先进
县。
在农业产品中,宁安县有五大特产,即:大米、大豆、大西瓜、大蒜、大白菜。全县的水
稻生产发展很快,面积和产量,1985年比建国初期分别增长1.8倍和9.9倍,
渤海镇的响水大米以其粒大、油润、味香而全国闻名。大豆是宁安县出口的主要农产品,
1980年以来,年出口量4 000吨左右。1985年,全县种大豆24万亩,产量30 265吨,出口4 460
吨。宁安县的大西瓜个大皮薄瓤甜,是全省西瓜重要产区之一,1985年种植面积 6.4万亩,产
量 6.1万吨,大量销往省内和吉林省延边地区,少量远销到沈阳、北京。宁安县的紫皮大蒜,
是日本特约的出口商品,1985年种植面积7 333亩,产量2 385 吨,50%出口。宁安县的大白菜,
产量多质量好,1985年种植1.6万亩,产量90 056吨,销往县外13 280吨。
此外,在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生产中,宁安县还盛产甜菜、黑豆、木耳、人参、蜂蜜、柞
蚕、山野菜、山葡萄等。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这些品种的最高年产量是:蜂蜜 326 800公斤,
蜂王浆939公斤,木耳56 025公斤,柞蚕7 889担,甜菜115 000吨,山野菜86吨,山葡萄53 800
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至1985年,全县水利建设投资3 000
多万元,兴修水库26座,塘坝53处,抽水站121处,机电井419眼,灌溉面积21.4万亩。农业机
械化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1 141台,小型拖拉机3 694台,农用载重汽
车206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98 000马力。1968年10月 1日,全县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国电,1985
年,农村用电量达2 486万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3年,全县农村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
体制的改革,克服了多年来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专业户,农民中出现了万元户。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食物结
构发生变化,农村经济开始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宁安县的交通十分方便,牡丹江至图们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全县,境内有 8个停车站,路长
93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县城有通往牡丹江市、敦化市和海林县的客车,县内19个乡镇全通客
车。公路通车里程1 174公里。
财贸工作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0 093万元,比1949年的 697万元增
长28倍。1985年全县商业零售网点达3 500多个,平均每118人就有一处零售点。
宁安县的文化比较发达。解放初期,县内有 2所中学、57所小学,到1985年全县中学发展
到43所,小学346所。中、小学在校生由24 634人增加到84 447人,中、小学教师由891人增加
到4 940人。198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
1958年在全国领先扫除文盲,成为全国第一个文化县。为此,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宁安拍了
纪录片——《文化还家》。
1985年,全县有影剧院7处,电影放映单位90个,27.6%的村有电影放映机。1980年,县里
建成了电视转播台,1985年被批准为电视台,城乡都可收看中央和省、市的电视节目,人民的
文化生活进入了新的时期。
全县的卫生事业也发展很快,解放前县城只有几家个人诊所和私人经营的药铺。1985年,
全县有县级医院 3处,乡、镇卫生院18处,共有病床811张,医护人员1 233人,其中中、西医
师290人。89%的村有卫生所,基本改变了缺医少药的落后局面。
解放前,宁安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5年农村人均收入589元,比1977年增加3.4倍。由于收入增
加,使农村砖瓦结构的房屋增加,食物中细粮比重增加,油、蛋、肉增加,购置的高档消费品
增加,储蓄存款增加。1984年和1985年两年,全县销出缝纫机 5 873台,自行车17 840辆,手
表22 546块,洗衣机5 741台,电视机16 297台。1985年全县储蓄余额7 852万元,平均每人存
款191元。其中城镇居民存款4 845万元,人均380元;农村居民存款3 007万元,人均1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