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拱乾 初名若策,字肃之,号坦公,流徙宁古塔归后自命更生老人。安徽桐城人,龙眠方氏为桐
城世家。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成童即能记五经,7岁能属诗文。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 中举,崇祯戊辰进士,十三年授编修。清廷入主中原后,官翰林院侍读学士,不久升任詹
事府右少詹事。
顺治十四年(1657年)方拱乾族人方猷(检)任江南科场主考官,因方拱乾五子方章钺中举,
有人奏劾方拱乾与方猷(检)联宗有弊,被清廷定为丁酉科场有贿案,与此案牵连的考官被斩,
诸举人免死俱流徙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闰三月,方拱乾率子出塞,历尽千辛万苦,同丁酉案吴兆骞等诸友于
农历七月十一日始抵宁古塔戍所。
方拱乾在宁古塔流放期间和吴兆骞朝夕相处“过从甚密”,“谈诗论史每至夜分”。他们
的唱和集《
顺治十八年冬,方氏全家被赎归。归后“既老且贫,无家可归”,遂流寓扬州,卖字自给。
此间,他在他的“荷阴客舍”中写完了宁古塔第一部地方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内
容记述了宁古塔地区的天时、土地、宫室、树畜、风俗、饮食、流传等内容。这部书对研究清
初东北史乃至宁古塔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康熙六年(1667年),方拱乾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终年72岁,被门人谥为和宪先生。生平著
述极富,有《何陋居集》、《苏庵集》等。
方拱乾有六子二女,长子方孝标,孙方登峰,曾孙方式济均为清初名士。尤其方式济因
《南山集》案流放齐齐哈尔,曾著有《龙沙纪略》,是研究黑龙江历史的珍贵资料。
方拱乾是清初流放宁古塔的早期文人之一,他将汉族文化传播到宁古塔,对满、汉民族文
化交流作过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