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貌特征
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特征
桦南县地处完达山脉两麓,地理座标北纬45°57′至46°37′,东经129°55′至131°16′。瞰观桦南地形,呈椭圆形,由东向西倾斜。地势东北部较高,山脉纵横连绵,峰峦重叠;中部丘陵漫岗,绵亘起伏;西南部山、丘、平、洼相间,构成了低山坡谷、丘陵漫岗、平原洼地之地势。境内最高山峰为七星砬子(列为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主峰海拔 852米,最低在土龙山镇北部的倭肯河畔,海拔106米。
桦南县位于张广才岭与完达山的衔接地带。完达山支脉呈北西走向的分水岗,位于桦南县的东北方,呈西南走向的那丹哈达岭控制着桦南县的东南方。张广才岭则控制其西南方。从而构成了桦南县境内的低山丘陵。由倭肯河及其支流构成的河谷平原则由东南、东向西北、西方向展布,形成北东、南西高。中部呈北西南东方向条带的低地形,低山丘陵高程200~852米。河谷平原海拔106~200米。
桦南县总面积4 4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为2 070平方公里,占47%;丘陵地区667平方公里,占15.1%;平原地区1 833平方公里,占30.2%;低洼易涝地区342平方公里,占7.7%。境内地貌多样,东部和北部多山,为低山坡谷地带。土壤多为森林棕壤土,自然植被为柞桦、榛柴、乔灌混杂。岗前平坦阶地植被多为小叶樟、水冬瓜等。本地带宜林地多,山产品资源丰富,是大力发展用材林和主要副业的生产基地。
中部属于丘陵地带,多为山陵漫岗和缓平岗,绵延起伏。内有横岱山、新兴南山、阎家西山等三座。山顶多呈浑圆状,植被稀薄,土质裸露。八虎力河、松木河流经本境注入倭肯河。三大河流沿岸两侧属于开阔平原,牡佳铁路、佳丹公路南北贯穿。大部分耕地分布在丘陵或缓平岗上,少部分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原,土地开发较久。由于多年水土流蚀,土壤肥力日趋变薄。
西南部平洼地区,地处各河系下游,沿河两侧属于开阔平原,地势低平,自然肥力较高,母质粘重。本地带水源丰富,地表水多,地下水埋藏浅,沼泽地发育,塔头等喜水植物丛生,形成本区独特的地貌类型。
按成因类型可将桦南区的地貌划分为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和堆积地形。
一、剥蚀地形
按其形态单元又分为剥蚀低山和剥蚀丘陵。剥蚀低山分布于桦南县东部大路子至七星砬子等地,海拔高度为500~852米,比高200~450米。山顶呈浑圆及半浑圆形。由元古界片岩、混合花岗岩,中生界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含煤砂页岩等组成,沟谷发育,多呈“ U”字形;剥蚀丘陵分布于明义及阎家镇一带,海拔高200~500米,比高150~240米,丘陵顶部呈浑圆状,河谷及支谷为“ U”字形。由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华力西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元古界片岩、中生界流纹斑岩、火山碎屑岩、砂泥岩等组成。
二、剥蚀堆积地形(山前台地)
分布于桦南县城、五道岗、公心集等地,高程140~200米,台面较平坦,水土流失较重。台地前缘与漫滩呈陡坎相接,陡坎高度达10余米,由上更新统哈尔滨组亚粘土及中更新统亚粘土和第三系中新统道台桥砂岩、砂、砾岩等组成。
三、堆积地形
按成因形态分为一级阶地和河漫滩。倭肯河一级阶地分布于倭肯河谷梨树园子一带,阶面平坦,微具波状,海拔高度130~140米,阶面宽0.8~2公里,比高6~9米。组成物质为上更新统顾乡屯组亚粘土、砂、砂砾石等;倭肯河漫滩及其支谷漫滩分布于倭肯河及其支流两测,由全新统砂、砂砾石及亚粘土等组成,其海拔高制为113~200米,漫滩宽0.5~4公里,多牛轭湖及季节性湿地。
四、熔岩台地
分布于永平岗及石头河子等地,台面平缓,呈平台状,高程250~500米,由第三系橄榄玄武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