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城乡名

第六章 地名考述

第一节 城乡名





  一、长龙岗、湖南营、桦南县(镇)

  现桦南镇原名为长龙岗。清康熙元年(1662年)后,有赴东沟(驼腰子)金矿采金者途经于此,见此处有一长长山岗,坡长岗缓,形如游龙,遂称之为长龙岗。宣统元年(1909年)有湘人张浩然率同籍30余人来此建屯,招佃垦荒,改称为湖南营。1934年日本“吉林屯垦第二大队”制定《千振屯垦团规约》,入殖湖南营附近地区。1936年将湖南营改称为千振( 日语七虎力的意思,因南有七虎力河、故名)。1946年6月,复湖南营名称,并在此设县治,因位于桦川县南部,故称之为桦南县,县府驻地湖南营。1956年,桦南县与桦川县合并为桦川县,县府驻地湖南营镇改称为桦川镇。1960年11月,县委和县政府迁入桦川镇东 8华里火车站新址。1964年桦南与桦川析治,复桦南县名称,桦川镇改为桦南镇至今。

  二、土龙山镇

  依兰城东百里处有一山,依兰一带久称之为土龙山。清雍正年间,有关、那、郎三户满人离土龙山东南十余里处定居,招佃垦荒,屯名称土龙山。此处因地处平原,土地膏腴,垦荒者日增,渐次形成较大村落。民国初期,这一带常有兵匪骚扰,民国 9年(1920年)改称太平镇,取意于天下太平。1947年设依东县治,县府驻地太平镇。因地处依兰县东部,故称之为依县。1948年撤依东县并入桦南县,太平镇改称为土龙山区。1958年,改称为土龙山人民公社。1984年设镇制,改称为土龙山镇。

  三、孟家岗镇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有孟氏一家先居于此,因居地东有一山岗,故称之为孟家岗。宣统二年(1910年)形成较大村落,桦川县在此置永丰区,1930年改为永丰镇。1932年,日本武装移民侵入永丰镇后,建弥荣村(意为越来越繁荣)自治。1941年将永丰镇改称为弥荣村。1946年桦南设县治。在弥荣村置弥荣区,1947年改称孟家岗区。1958年成立孟家岗公社,为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设为孟家岗镇。

  四、石头河子镇

  清同治元年(1862年),随着东沟金矿开采,此处也被辟为采金区,人烟渐稠。因境内有一条小河,卵石颇多,故被称之为石头河子。日伪侵占时期,七虎力河右岸双龙沟支谷与石头河子毗邻的采金点被称之为小石头河子。石头河子遂有大小之称谓。1946年石头河子被置为特别区。1958年建立石头河子人民公社,驻地石头河子村。1984年设镇,改称为石头河子镇。

  五、阎家镇

  1935年有阎氏先居于此,后形成村落,故名阎家。1946年设区,1958年为阎家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阎家乡,1985年设镇治,改称为阎家镇。

  六、民主乡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此建天主教堂,故名天主堂。1945年改民主村,延续至1946年设天主堂乡,1947年改称为新兴村。1958年设新兴人民公社,驻地在民主乡。1981年改民主乡。

  七、梨树乡

  民国初年有李氏等人居此垦荒,因此处有一小河,河岸多野生梨树,故称之为梨树河子,居处周围也多是梨树,又称梨树园子。1946年设乡治,1966年为梨树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梨树乡。

  八、庆发乡

  1923年有荣氏先住于此,故称为荣家,尔后形成村落,称荣家屯。1947年改称为战生。1962年置庆发人民公社于此,称庆发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庆发乡。

  九、桃 源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冷氏先居于此,因此处多沟,称之为冷家沟。1936年改称为桃源,取意于丰衣足食,怡然自乐。1956年设五道岗乡,为乡政府驻地。1984年改称为五道岗乡。

  十、朝 阳

  民国三年(1914)年有张氏排行第八先居于此,称之为张老八屯。1931年因聚落分布于向阳坡处,故称之为朝阳。1966年明义公社迁徙于此,为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明义乡。

  十一、三 合

  1932年有王禄一家迁于此,后形成村落,称之为王禄屯。1947年改为三合,1960年建三合人民公社,为三合公社驻址。1984年改为三合乡。

  十二、八虎力

  1935年修建铁路线于此,因站点设八虎力河北岸,故称八虎力车站,1946年置八虎力乡,1972年为八虎力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八虎力乡。

  十三、东 风

  1931年有卢氏先居于此,故称为卢家屯。1966年改为东风村,1973年柳毛河公社由北柳迁徙于此,为柳毛河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柳毛河乡。

  十四、大金缸

  民国年间,此处多沼泽,行路艰难,人称之为大酱缸,意为路如缸中之酱。1935年改称为大金缸,因附近山沟蕴藏黄金,取富有之意为大金缸。1946年在此置乡治,称之为驼腰子乡。1960年为驼腰子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驼腰子乡。

  十五、幸福乡

  位于桦南县城东南 9公里处,因此处多沟,由西向东排列,此为第一沟,故称之为头沟。1958年改为五一村。1984年设幸福乡,意为荣幸、欣幸。为乡政府所在地。

  十六、大八浪

  位于境内倭肯河北岸,此处山峦起伏,略呈八个山峰,宛如波涌浪翻。民国时期形成部落,因山峦而得名为八浪屯,与之相对而后形成的小屯称之为小八浪屯,故境内有大、小八浪分。1946年在大八浪置乡,1961年为大八浪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大八浪乡。小八浪隶属阎家镇所辖。

  十七、长 胜

  1933年日本开拓团武装移民入殖此处,设立团部。称之为开拓团团部。1962年改称为胜。1976年公社自二道沟迁徙于此,为二道沟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二道沟乡。

  十八、公心集

  1921年形成村落,因村南有一山被称之为公金鸡山,村名遂称之为公金鸡村,后以谐音改称公心集。1946年在此置乡治,称为公心集乡。1961年为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改称为公心集乡。

  十九、永 和

  距县城西南14公里处,1956年由县境内新兴、半截河子和小佳木斯迁徙90余户朝鲜族居民于此定居,得名永和,取意为永远和睦。

  二十、新 颜

  1926年有白姓先居于此,因村落北邻大壕,故称白家沟。著名的土龙山农民暴动,击毙日军大佐朝吾饭冢即于此处。1947年改称为民主村。1976年改称为新颜。

  二十一、凤歧

  1904年有新城人盖可增合家迁徙,居来财河南岸,取屯名为盖家屯。1946年 7月盖家屯农民会副会长张凤歧带领民兵在村东大草甸围剿土匪尤宝才时不幸牺牲,为纪念张凤歧烈士,1947年,土龙山区将盖家村改为凤歧村。

  二十一、驼腰子

  康熙元年(1662年)采金者在此建立村屯,因村北有一山,形如骆驼。村屯建于骆驼峰中,故将此屯称之为驼腰子村。1946年于此置特别乡。1958年为驼腰子人民公社驻地。1960年公社驻地迁往大金缸,复称之为驼腰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