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服饰

第三节 服饰



   

  县内各族人民服饰同其他地区无大的差异,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衣着也不断更新和演变。

  清末及民国初期,多穿肥阔短衣,青蓝色较多。棉布长服,夏着大布衫,春秋着大夹袄,
冬季则着大棉袍,有钱人外套马褂。工人农民为了做工方便,上衣穿蓝、浅蓝,兼有青色短服,
遇着节庆或远行时则加长服。中华民国中期,规定制服,机关、团体、学校服装多为“中山服”
或“洋服”,学生则穿“学生服”。一般人夏天多穿自做圆口布鞋,冬季穿自制布棉鞋,或穿
牛马皮靰鞡,有钱的人家则穿棉皮鞋或胶皮鞋。

  农民夏天干活戴草帽,冬季戴狗皮帽,有钱有势的人戴毡帽、礼帽或狗、兔、狐皮帽,学
生戴遮式学生帽。

  伪满时期,日本服式流入东北,伪官吏和职员多穿黄色协和服,样式同中山服相似。普通
农民穿布制短上衣和长裤,多为青、蓝色棉布。夏服则白色。伪满后期实行配给制,穿衣艰难,
农民多穿更生布,贫苦居民甚至几个人穿一条裤子,衣着褴褛,不堪遮体。

  建国后(1949年)服饰发生很大变化,城乡服装样式差别不大,不分工人和农民都着制服、
干部服装或西服。随着轻纺工业的发展,衣着质料不仅有棉麻织品,而且有毛织品、化纤织品。
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西装、套裤、筒裤、牛
仔裤和体形裤进入农村,男、女青年穿高跟、中跟、半高跟和平底皮鞋、布鞋、松紧鞋、运动
鞋、皮靴等,自制的衣、帽、鞋罕见,特别是青年男女和小孩的服饰,品种多,样式新颖。男
女发型也发生很大变化,女性青年大部分烫发(男性也有),还有男青年留长发。

  满族服饰也发生很大变化。清以前衣服有袍衫、马褂、坎肩等多种。无论男女均喜欢穿长
袍,一般为蓝色、灰色,大多数妇女都较喜欢在袍上镶边。男的在劳动时,也穿紧身短衣服,
妇女只是土改以后才穿短衣服。妇女不出门时穿夹袄,外套棉袍。男人出门劳动穿单裤,外套
皮袄。男女均穿布鞋,女的绣有花纹,鞋有布底,也有木底的。劳动人民冬天穿靰鞡,絮乌拉
草。建国后满汉服装相同。

  朝鲜族人民一般喜爱素白服装。妇女喜欢各种色泽鲜艳的花布。服装特点是短衣上裙,上
衣为斜襟,无纽扣,以布带打结;裙子长及脚面,有筒裙及缠裙两种,质地多为绸缎、细纱等,
常穿船形胶鞋。男人服装主要是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近年已多改穿西装、制服。儿
童服装颜色鲜艳,两袖用一条彩绸缎制成,独具特色。80年代后,除保留部分传统服式外,大
部分改穿流行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