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婚嫁

第五节 婚嫁



  

  一、汉族的婚姻习惯

  解放前,青年男女婚姻,本人无权选择,得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张门当户对,即是
穷给穷、富给富。有的还指腹为亲,父母包办,婚前男女不相识,直至结婚才能相见,造成不
少青年男女终身痛苦。

  民国和日伪时期,婚事带有极为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定婚前要拿两家男女庚贴,互相交
换,推算命运,亦叫合婚。定婚后,男家以簪铒、布帛纳之女家,过小礼(也叫聘礼),至婚期
又以衣锦、布帛、酒米等物和龙凤简书,拿到女家,称为过大礼。婚期前一天,婚男祭祖毕,
乘马导前,车在后,鼓乐喧闹,招摇过市,遇亲友门前则拜,谓之拜庄。到女家后,行迎亲礼,
谓之走轿(名曰抱轿)。至婚男门前,婚男母亲手捧火盆送入轿内,随之二童以粳米粥贮二个锡
壶内,名曰保平壶 (保护平安之意),用大红布罩上,递于新妇手中。庭中先放桌子一张(天地
桌 ),桌上放着一斗一秤,家长先焚香行礼,然后二童女挽新妇下轿,步行红毡之上,新郎在
前,走至天地桌前行礼。夫妇同拜,然后女立男跪,谓之拜天地,然后,门坎上放一马鞍,到
门坎新郎将新妇头上的红布纳于怀中,跳过马鞍进屋,新妇手捧保平壶,向吉方坐下,谓之坐
帐。新郎家摆酒筵款待女家亲友,筵后始返。这时新妇下帐接见亲友以献烟叶为敬,谓之装烟,
当晚夫妇并坐而饮,即古合卺礼,次日明拜公婆,叩拜祖先。次拜宗族亲戚,谓之分大小。七
天后,新郎新妇则前往女家拜见岳父岳母,谓之回门,回门时携带礼物都是双份,女家留一半,
拿回一半。后期,婚嫁习惯有所改进,婚期前一天新郎骑马披红,由5~7人陪同,名曰队子马。
先至男家拜祖,继拜舅父母,以及村内亲友,也叫拜庄,结婚当天晚上新郎新娘同桌吃子孙饺
子,三天回门。

  二、朝鲜族的婚嫁习惯

  订婚 男女青年通过自由恋爱,或通过媒人介绍,男青年如有意求婚,便由男青年的父或
其叔、兄等亲人带领男方,并略备酒食到姑娘家去,如女方本人及其父母都表示同意,男女便
给女方的父母双亲叩头。即为订立婚约。

  会亲家 婚约定妥之后,由男方及其父或其叔、兄、弟近亲,备些酒食到女方家去宴请其
家亲朋故友邻舍,名日会亲家。

  举办婚事 结婚日期,由男女双方家庭协商而定。结婚之日,新郎由“上客”或“上宾”
陪同,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携带“礼状函”,即精制小木匣,里头装着结婚证书和衣料等,现
在的“礼状函”多用皮箱,内装衣料、毛毯等礼物。“礼状函”要在门口交换。接收“礼状函”
的人一般是新娘的嫂子。接“礼状函”时把手伸进裙下,而后双手托接。接后,新郎和上客分
别到新娘房和上客房就坐。谓之入“大席”,上有煮熟的整只公鸡,嘴里叨一个红辣椒或红枣。
新郎和上客要在席桌上的各种菜肴中各夹一样打一个纸包,以便送给家中的父母或送给娘家邻
舍老人享用,这叫打奉送包。

  新郎的饭碗里埋了个剥皮的熟鸡蛋,新郎要在吃饭前先用筷子把鸡蛋撅出来,自吃一半,
留给新娘一半,在新郎和上客就餐时,新娘要在另一间屋子里着装打扮。新郎携亲起程前,新
郎和新娘给新娘的父母和年长的亲属叩头告别,然后由新娘家上客陪同送新娘到新郎家。

  新娘到新郎家时,公公、婆婆要跳舞迎接。婚礼完毕后,新郎和新娘的上客开始受宴,撤
席之后,新娘的上客会见新郎的主要亲属,嘱咐关照新娘,然后便告别返回。

  举办婚事的第二天,新郎的亲属们聚集在一起举办“家婚”,家婚也由一名司仪主持,一
是新娘给亲属们敬酒;二是,新娘给亲属们行跪拜礼,并赠送礼物,亲属们受礼时要赏赐礼钱。

  婚后第三天,新娘和新郎由上客陪同带着酒食,同往新娘家里。同时要赠送一些礼物,作
为女方养育新娘的“奶钱”。

  新娘返回自家以后,会同亲朋挚友们设宴娱乐,随来上客当天返回,新娘和新郎则在次日
返回。

  朝鲜族人民有一种风俗,认为姑娘出嫁那天下雪是吉祥预兆,表示姑娘将一辈子过美满生
活。

  三、回族的婚嫁习惯

  回族婚姻由媒妁之言,证明男女两家之意,继则阿訇主盟,男家请阿訇及媒妁前往女家举
行订婚仪毕乃过小礼,男方向女方赠送手镯、耳环、脂粉,茶果等物。次过大礼,仍用首饰或
成衣、布匹、米面、羊只等物。婚期前行迎亲礼,新郎披红插花,乘马拜阿訇,至岳父家入门
之际,男女童皆持喜果递于新郎。新妇迎至男家,两家主婚者及媒妁分左右入座,夫妇同跪,
阿訇为夫妇诵经一遍,用喜字编掷房内,新夫妇谢阿訇,然后,亲友相继入席。就宴之后,新
妇入洞房坐福。傍晚男女集中新房,陪同夫妇吃长寿面,翌辰仍筵亲友,新妇依次拜谓亲友,
尊长者皆赏赐。

  四、满族的婚礼习惯

  满族婚礼,也是凭媒人说合,男女双方达成协议后,男方父母领着儿子去女方家拜见女方
父母及长辈人,这叫认亲。随后,选定吉日,媒人领着男方及其父母,拜女方长辈,这叫定亲。
结婚前还要过礼,男方给女方送布帛、猪肉、酒、金钱,女方设宴招待男女,这一天女方还要
请人动剪子(即裁衣服)。在结婚前一天女方要往男方送梳装匣。结婚时男方备喜车、新郎骑马
披红,同时有娶亲奶奶(娶亲婆)及打灯笼的、赶车若干人(必须是单数,回来时定双数),有人
陪同。喜车要蒙上红毡子,到女家后也有“要包”仪式,新郎进屋后,要向女方祖位叩头。新
娘穿大红袄,系红带子,蒙上红布盖头,由女方哥哥或叔叔给抱上车。喜车在路上如遇到井,
用红毡档井;两个喜车相遇,两个新郎要摔跤比高低( 从1982年以后,两个喜车相遇,用沙子
或粮谷打车,谁先过谁为胜 )。喜车进男方院时大放鞭炮。新娘、新郎拜天地,倒红毡进房,
跨马鞍子,用秤杆挑红盖头。进屋后新娘坐财(坐在炕上不动)。晚间洞房内摆上小桌,桌上放
着用红线绳拴着的两个酒壶,新郎、新娘由一男一女陪着围桌子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喝交
杯酒。这时窗外有人向窗上放五谷杂粮,同时有唱喜歌的,这叫拉空吉。过后将新人推上炕。
第二天设宴招待宾客,满族席一般为八碟八碗。第二天新婚夫妇一同回女方家去,行回马礼,
称为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