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育智班
第二节 育智班
办学概况
桦川县系地甲病、克汀病重病区。苏家店镇集贤村是典型重病村,全村儿童和青少年很多
患呆、傻症。为对尚未成年的克汀病人进行管理、治疗,改善和提高其智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1978年该村试办克汀病青、少年育智培训班,收学生32名,根据智力情况分为两班。
育智班开办初期,学生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行路蹒跚,听力差,有的不知羞丑,傻态
傻笑,性野,有的连大、小便还需要照顾。育智班的老师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本着适当学习、
适当治疗、适当开展体育娱乐活动,适当引导做简易劳动的原则,耐心地照管、教育。教他们
认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在服用治疗药物(甲状腺素片)时,老师把水打好,送到学生面前,逐
人送服。由于育智班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卫生部门的积极配合,经几年的育智培训,除极少数
效果不大外,其他均有明显好转。
教 法
克汀病患者育智班乃系全国首创,属于科研新课题,既无课本,又无教法,仅靠在实践中
摸索进行。育智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的爱好、活动、举止和语言以及用以表达感情和意图的
各种手势和表情,从而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以进行形象化的训练。对学生的教育以动作和语
言相结合,由动作逐渐向语言过渡。说话和发音选择适合于他们日常生活常用的单字和单句,
使他们易于记忆。教学时采取少学、慢学、反复学的方法,以巩固其记忆力,同时利用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从实际收效来看,无论男、女学生,均是年龄较小的比年龄较大的收效明
显,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由此证实早期育智是挽救克汀病患儿智力的较好办法。
经过两年的育智教育之后,绝大部分患儿的智力、听力、语言都有一定的改善。从不会说
话到大部分会说一些简单的语句,由原来的不识字到能识100~500字,从不会数数到能算 1位
至2位加、减法的有13人,个别的还会乘除法。1981年有9名升入正规小学,有的毕业学生还到
本村玻璃瓶厂工作。
效果实例如下:
陈秀英,女,13岁,育智前双耳轻度失听,记忆力差,性情粗野,发音不清晰,行路不稳,
面带傻气。经育智培训后,行走稳当,智力明显提高,一年识 500余字,会百位数内的加、减
法运算。1980年8月考核,成绩较好,1981年已升入正规小学二年级。
栾和文,男,13岁。育智前听力很差,步态不稳,不会讲话,性野,好哭,好生气,反应
迟钝。经育智后,听力明显增强,识500余字,能演算百位以内的加减法和 1至2位乘、除法,
并能画简单的图画,曾画该村新建的水塔画一幅,被刊登在《黑龙江日报》上。
栾和义,男,15岁。训前不会说话,行走呈鸭子步,性粗野,见人就躲,不知羞耻,训后
能说简单短语,识20多个字。
育智班的明显收效,受到家长称赞。社员栾中生说:“我家和文到11岁没说过 1句话,现
在念书识字,还会画画,是党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家长们看到傻孩子智力有长进,都很高兴,
有的说:“这真是千年铁树开了花,傻子也能学文化。”
1981年5月5日,中共中央北方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李德生同志亲临桦川县视察病情,
参观了育智班,肯定了成绩,表示满意。同年 9月18日中共中央地病办《防治地方病情况简报》
登载了集贤大队举办育智班的经验。1982年 3月上旬,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和书记
陈俊生来桦川县视察地甲病病情,参观了育智班,甚表满意,并当即签拨 2万元做为修整育智
班校舍费用。外国朋友亦曾前来参观,认为是奇迹。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1985年授予育智
班教师许云凤“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