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领导干部

第三章 领导干部 知识分子 劳动模范

第一节 领导干部




   刘 殿 文

  刘殿文(1930—1985),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玉泉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
境贫苦,只念了三年小学就辍学在家务农。1946年工作团下乡后,他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被选为村民兵队长。1947年,玉泉区土改工作队充实力量,刘殿文被选中,从此他走上了工作
岗位。1948年 3月土改运动结束后,他被选送到松江省委党校学习。之后,历任阿城县委机关
总支书记、城关区委书记、团县委书记、团省委宣传部长、桦南县委副书记、依兰县委副书记、
桦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1985 年4月11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55岁,
凡工作38年。

  刘殿文是党的优秀领导干部,一生中刻苦学习,踏实工作,坚持原则,作风朴素,处处以
党的干部准则约束自己。

  他曾三次到上级党校和团校学习,每次都刻苦努力,圆满的结业,受到校领导的好评。在
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曾被选为劳动模范。

  在团省委工作期间,他根据青年活泼、好学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青年们学习革命理
论和工作业务。他本人以身作则,学习成绩突出,被省直机关评为二等学习模范。

  到地方工作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在桦川县工作期间,正是“文化大革命”结
束不久,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盛行。作为一县之长,他经受住“以权谋私”、“关系网”等歪风
邪气的干扰,他坚持按党的政策办事,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他自己一身正气,廉洁奉公,
奋斗终生,深得群众的好评。

   房 彩 发

  房彩发(1930—1985),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1945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
军,任班长;1948年 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依东县政府、桦南县委,区政府、桦川县长
发公社、横头山林场、县林业局、砖瓦厂、收获机械厂、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任领导工作。

  房彩发工作实干精神强,被群众称为“实干家”。他干一行爱一行,调到哪里,就把那里
领导得井然有序。

  1973年他调到县砖瓦厂当厂长,年过40的老房一直以“铁人”的精神鼓舞着自己。本着自
力更生的精神,亲自带领工人大搞技术革新,制造了“短架密斗挖土机”、运土用的“链轮柴
油牵引车”和“煤矸石粉碎机等”,并增加了粘土瓦生产,填补了桦川县的空白。由于砖厂在
挖土、运土、上煤等工序上都实现了机械化,节约了大量劳动力,红砖生产产量提高了百分之
五十,1974年为国家积累了资金,上缴利润 7万多元,被县评为红旗单位,房彩发被评为县级
先进工作者。

  不久,组织上临时抽调他到县水泥厂搞建厂大会战,他仍以“铁人”为榜样,白天、黑夜、
风里、雨里,和工人一起滚着干,使水泥厂很快建成投产。

  房彩发所走过的地方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的名字也誉满乡里。早在1949年就被
评为县二等荣军模范,1969至1972年被评为县四好宣传队员,1974至1979年 5次被评为县级先
进工作者、2次被评为合江地区先进工作者。

  1983年8月离休,凡工作38年。1985年不幸病逝,终年55岁。


   安 允 富

  安允富(1916—1981),朝鲜族,中共党员,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1945年迁至黑龙江省巴
彦县居住。1946年 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农场、区政府、民政科、县政府、公社任领导工作。
他曾在汤原县任副县长,“文化大革命”中被坏人打伤致残,调到公社工作。1970年 5月,调
到桦川县星火公社任革委会主任。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1979年7月病退,凡工作33年。1981
年不幸病逝,终年65岁。

  安允富工作踏实肯干,能上能下,是很受群众欢迎的好干部。


   李 桐 林

  李桐林(1929—1981),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1948年 9月在抚远县参加工作,
先后任区助理员、组织委员、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开始做法院工作,历任同江、依
兰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院长。1980年3月调到桦川县人民法院任院长。

  他热爱法律工作,熟悉法律,秉公办案,认真负责,生活朴素,平易近人。

  1981年不幸病逝,终年52岁,凡工作33年。


   崔 孟 廷

  崔孟廷(1926—1985),中共党员,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40年 2月迁至黑龙江省克山县
居住。1946年 6月在齐齐哈尔东北军政大学参加工作,先后任物资局股长、干校教员、工业局
科长等职,1970年4月调到桦川县林业科任副科长、局长等职。

  崔孟廷在林业战线工作二十余年,他热爱林业,善于管理经营林业,在发展桦川林业生产
上做出很大成绩,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1985年4月20日病逝,终年 59岁,凡工
作39年。


   闵 凤 植

  闵凤植(1934—1983),朝鲜族,中共党员,出生于朝鲜忠清北道清州郡的一个贫农家庭,
1947年 2月迁居中国黑龙江省林口县亚河区新安村居住。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时,
年仅16岁的闵凤植怀着对敌人的仇恨,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入伍后,先后担
任 65军警卫营三连和193师司令部军务科通讯员。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他被调到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后第五汽车学校学习。1958年 3月转业到地方,先后任桦川县星火拖拉机站驾驶
员、机耕队长、副站长等职。1962年后,任桦川县农机总站机务科副科长、星火公社党委副书
记、桦川县农机科副科长等职。

  闵凤植工作积极,勇往直前。在战场上,他机智勇敢,穿梭子硝烟弥漫之间,圆满地完成
通信任务,并荣立三等功两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胜任愉快地完成
各项工作。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农机科研工作,在总结群众经验与智慧的基础上,研究推广
了“圆盘耙改装”、“大型水田平地器应用”、“东方红机车水耙作业”、“插秧机选型使用”
等技术。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桦川县农机事业的发展。1961年以来,他多次被
评为市、县先进工作者,1980年晋升为技师。

  1983年5月因病逝世,终年49岁,凡工作33年。


   陈 栋

  陈 栋(1925—1984),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友谊县。中学肄业后,在家种地,不久
被日伪派劳工外出修飞机场。1948年 8月于集贤县城郊区参加工作,历经区助理员、组织委员、
县委组织部干事、区委书记、县财贸政治部副主任、财贸党委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凡工作
35年,1984年9月因病逝世,终年59岁。

  陈栋长期在基层做群众工作,富有群众工作经验,熟悉农业生产技术。1962年在新城公社
搞谷子宽播成功,受到省、地农业部门的好评。


   穆 长 山

  穆长山(1919—1984),中共党员,出生于桦川县西大桥村。自幼家庭贫困,只零星念 3年
小学,之后在家种地和到悦来镇学徒。1947年 4月土改时期在西大桥村当村长,同年末到悦来
区任财粮助理,之后历任副区长、区长、副书记、书记、商业科科长、物资局副局长等职。1984
年12月4日因病逝世,终年65岁,凡工作37年。

  穆长山性格直爽,工作踏实肯干,作风朴实,是一位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基层领导干
部。

   金 昌 范

  金昌范(1919—1973),中共党员,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1919年迁至佳木斯西交居住。19
49年在桦川县水利农场供销社任主任,历任办事员、科员、武装部长、公安民政助理、区联社
副主任、副区长、副书记、县委农工部干事、公社党委副书记等。1973年1月8日因病编外休养,
凡工作27年;1973年9月病逝,终年54岁。

  金昌范工作勤恳,具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是一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


   孟 宪 荣

  孟宪荣(1919—1972),中共党员,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47年 2月参加工作,历任佳木
斯市公安大队文书、公安局治安股干事、第三派出所所长、户政科副科长、科长、行政科科长、
佳木斯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水产局副局长、桦川县悦来灌溉站站长、县农电科科长、县燃料公
司党支部书记等职。

  孟宪荣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发展桦川农电事业上成绩突出。1972年10月因病逝世,
终年53岁,凡工作25年。


   赵 德 民

  赵德民(1925—1970),中共党员,原籍黑龙江省富锦县。1949年3月参加供销社工作,1952
年12月到沈阳东北合专附设训练班学习,1953年10月回桦川县供销社工作,之后历任商业局副
科长,县委组织部干事,农机站党委组织员、物资科副科长、物资公司革委会主任等职。1970
年不幸病逝,终年45岁,凡工作21年。

  赵德民长期做商业、物资工作,对促进桦川县的城乡物资交流有很大贡献。


   于 群

  于群(1931—1985),中共党员,出生于辽宁省新金县。1949年 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司务长、参谋,转业到地方后,历任农场政治部秘书、监察员、县委组织员,1965年转到
桦川县任劳动科副科长、木材公司主任、物资科副科长、科长、劳动局局长等职。

  于群工作认真,坚持原则,多次受到省、市、县表扬。1985年9月3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
54岁,凡工作36年。


   邢 振 久

  邢振久(1912—1976),中共党员,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后迁至桦川县居住。1947年10月
参加土改工作队,历任副区长、供销社主任、区长、乡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副书记、卫
生院党支部书记等职。1969年7月因病列编外休养,凡工作29年。1976年9月17日病逝,终年64
岁。

  邢振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做出很大成绩,先后受过县模范干部、先
进采伐工作干部、防汛模范干部等奖励。


   曲 兆 龄

  曲兆龄(1920—1985),中共党员,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东林村。1947年在桦川县新城小
学参加工作,不久由教员提升为校长。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他参加赴朝担架大队当管理员,
1951年回国后先后任桦川县建国区副区长、黑通区区长、林业站站长、金沙公社党委副书记、
三合公社社长、公胜公社社长、横头山公社副主任、中伏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公胜机械厂党支
部书记、桦川县石油公司公胜库负责人。1985年不幸病逝,终年65岁,凡工作38年。

  曲兆龄工作踏实认真,原则性强,富有农村工作经验,工作成绩突出。


   李 成 福

  李成福(1927—1976),中共党员,原籍黑龙江省富锦县。1945年10月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
三师九旅二十六团四连为战士,1946年 6月因负伤回家种地,1948年参加抚远县民运工作团。
在抚远县工作期间,历任县政府民教科长、农工部部长、省莲环湖渔场科长等职。1965年 6月
调到桦川县农机站总支委员会任副书记,1972年 6月任农机站总支委员会书记、科长。1976年
因病逝世,终年49岁,凡工作21年。

  李成福长期在农机战线工作,为桦川县农机事业的发展贡献很大力量。


   郑 权

  郑 权(1928—1978),中共党员,出生于辽宁省喀佐县,后迁至桦川县悦来镇居住。1946
年 2月参加合江省民运工作团,后历任副区长、派出所长、科员、农场场长、悦来公社民政助
理。1978年不幸逝世。终年50岁,凡工作32年。

  郑权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廉洁朴素,深受群众欢迎。


   张 景 云

  张景云(1921—1985),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后迁入桦川县悦来镇。1949年 3月参加工
作。历任税务所所长、畜牧科科长、多种经营局副局长、向阳山水库指挥、税务局副局长等职。
1982年离休,凡工作33年。1985年8月14日病逝,终年64岁。

  张景云多年从事税务工作,精通税务业务。工作中按党的财税政策办事,坚持原则,一丝
不苟。中年以后,身患多种疾病,仍坚持不离岗位,有时在治病期间也忘不了事业,在桦川县
的财税工作中做出很大贡献。


   张 德 宣

  张德宣(1898—1979),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1917年于铁岭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任铁岭
县八区小学教员。由于薪俸很低,无法维持生活,于1919年离家到呼兰县教私塾,不久到桦川
县悦来镇教私塾。1940年开始在悦来镇国民优级小学教学。1946年土改时期正式参加教育工作,
先后在悦来等十几个小学任教,1960年于悦来镇第二小学退休,从教20余年。1979年病逝,终
年81岁。

  张老师是教小学自然课的,自然课被认为是副科,多数学生不愿意学。可张老师一向认真
教课,几十年来在自然课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他教学语言形象,有趣味性,学生们都愿意
听。他很重视实验课教学,认为学生能深刻的、形象的掌握知识。他很重视用实物模型教学,
他用半年多的时问,制做成蒸汽机模型,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蒸汽机的原理。

  张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身教, 他说: “教育学生最有力的办法是教师的模范作用”,
“学生是教师的反映。”他是学校年龄最大的教师,学校领导想少分配给一些工作,他不同意,
再三表示:只要走得动,就要为教育事业多出力。

  张老师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54年选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并出席了省优
秀教师大会;1955年被选为桦川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又出席省优秀教师代表大会;1957
年再次出席省教师代表大会。张老师德高望重,誉满乡里。


   郭 申 志

  郭申志(1925—1980),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0年搬到桦川县居住。1939年入小学读书,
1941年考入佳木斯师范读书, 1943年毕业后回家乡桦川县大来岗卧龙村小学当教师。1945年8
月解放后,他心情舒畅,工作非常起劲。1949年 3月被调到大来岗完小教高年级课程,在校长
孟小光的培养下很快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不久,他出席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桦
川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获得火车头纪念章一枚。1950年他被提升为大来岗完小教导主任,1952
年被提升为长发区完小校长。

  他虽然在小学任教,但却非常乐于钻研中学课程,特别是对代数、几何、三角等数学课尤
为熟悉。根据他的特长和爱好,1957年被调到桦川一中任教。到中学不久,他就成为数学教研
组的骨干,担任初中三年级数学组组长和初三、高一的几何课教学。在教学中,他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他很注意提高整个学年数学组的教学水平,每
次业务活动他都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数学研究和业务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他所在
的数学组经常被评为学校先进教研组,他本人也被评为学校的勤工俭学和教学改革的双革红旗
手。1960年学校决定他担任高中二年级的班主任和高中二年三个班的代数、三角课。备课、讲
课、批改作业、辅导班级,贪黑起早,没个空闲,他不但毫无怨言,还工作的满来劲。

  1971年,他被调到桦川二中教高中数学课。二中不是重点校,数学成绩很低。郭老师没有
气馁,他除了认真讲课外,利用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补课。他从基础课补起,耐心,细致,星期
日和节假日都得不到休息。日久天长,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

  郭老师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但从不满足现有成绩,仍孜孜不倦地进行文化和业务
学习。他自费买了初一到高三的全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每天都装在书包里背在身边,有空
就进行学习。经过4年的努力,1978年他获得了哈尔滨师范学院数学本科毕业证书。

  早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就有心脏病、关节炎,1968年在拉拉街中学修建校舍时,又
被房木砸成脑震荡。由于他一心扑在教育上,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979年他54岁时,心
脏病、关节炎、肩周炎、神经末梢炎,多种疾病缠绕着他,他下肢麻木、面部肿痛,右手写字
都拿不住粉笔。同志们劝他住院治疗,他不同意,说:“只要我嘴能说话,就能坚持教学。”
右手不能写字,就练习用左手写,师生们深受感动。这年,他获得了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随着时间的流逝,郭老师的疾病日渐沉重,不容他争辩,学校领导和教师就把他送进了医
院治疗。他身在医院,心在学校,同志们去看他,他总是三句不离本行,刨根问底地打听学生
们的学习情况。

  在医院里,郭老师以顽强的毅力向疾病进行斗争,渴望早一天治愈返回学校.可是久病难
治,重重地缠着他,1980年10月 5日,在教育战线上精心工作38年的郭申志老师终于与世长辞
了,终年55岁。

  回忆他亲手培育的满天下的“桃李”,望着他留下的亲手制作的几十种教具,郭老师的高
大“园丁”形象永远是师生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