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66年—1970年

1966年—1970年





   1966年

  3月12日 修建横跨呼兰河的兰绥公路大桥,桥长 176米,宽6米;1974年扩建两侧人行道
各1米。

  5月中旬 兰西县委成立文革小组。5月24日,在兰西县实验小学校召开声讨“三家村反党
黑帮”大会。县委在《关于当前组织干部和工农群众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安排意见》中,
要求不提倡大字报,不搞游行示威。25日,县委派工作组进驻“小五界” (县城中学、剧团、
书店、电影院、文化馆)。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6月22日 县委召开17级以上干部会议。宣布撤销文革组,成立兰西县“无产阶级文化大
革命”领导小组,张柏年任组长,张岩任副组长,正式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7 月 红卫兵揪斗县委副书记兼“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岩。文化系统红卫兵烧毁
县剧团全部古典戏剧服装,烧掉文化馆图书室的中外名著及其他书籍9 000余册,共损失27 000
元。

  9月1日 县委根据绥化地委会议精神。决定将进驻“小五界”的工作组撤出。

  9月1日 由第一中学的“一二二一”造反团、县人委机关的先锋战斗队、县委机关的“八
八红旗战斗队”联合发起召开“炮打县委司令部”大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县委、县政府的主
要领导同志,从此各级领导干部开始陆续遭到批判和揪斗。

  9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兰
西县开始有学生外出串连和进京参观。

  9月24日 国务院工作组肖克等4人来兰西县视察工作。强调抓好生产,搞好秋收。

  9月27日 中共兰西县委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按照国务院工作组的指示,派工作组下
乡、下厂。抓好生产,搞好秋收。

  10月28日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在这次会议的影响下,兰西县各中学开始揪斗
工作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踢开党委闹革命,各级领导陆续被批斗,各级党的组织
逐渐处于瘫痪状态。

   1967年

  1月6日 上海“一月风暴”刮起后,《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无产
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在这股风暴影响下,兰
西县委、县人委机关的造反组织于 1月15日揪斗县委和县人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并进行非法夺
权。20日文教系统首先开始,大小头头一齐斗,使揪斗干部形成高潮,至此,全县党政各级机
关全部瘫痪。

  “文化大革命”中共揪斗935人。其中:县团级干部8人,部、办、局级干部 149人。知识
分子103人,一般干部137人。农村大小队干部369人,工人148人。学生21人。

  1月19日 哈市东北农学院学生来兰西串联,街头出现各派辩论会和小型武斗等局面。

  1月23日 根据绥化军分区指示,兰西县人民武装部正式介入“文化大革命”,支持“左
派”闹革命。

  3月5日 造反派代表、武装部代表、“革命领导干部”三方联合召开大会,宣布三方组成
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并对县委、县人委、公安局、广播站、邮电局实行军管。

  5月28日 经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兰西县革命委员会。农村各公社、县直各单位
也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县革命委员会下设 5个党政合一的办事机构,即:政治委员会、生产
委员会、群众委员会、武装委员会、保卫委员会。经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李万全任县革
委会主任。

  9月3日 召开兰西县职工代表会议。

  9月5日 成立兰西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

  10月24日 经县革命委员会常委会议批准,召开兰西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

  是 年 架设呼兰县康金井到兰西县东河口的国网电线路,1969年竣工送电。

  是 年 县革命委员会组织一大批“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城乡各个单位搞斗 (斗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及其反动权威”)、改(整改)。1968
年 2月,全县城乡普遍开展了“忠字化”、“红海洋”运动。机关、学校、二厂、商店房屋的
正面涂刷红油,书写毛主席语录和诗词。门窗书写忠字。人们胸佩毛主席像章,修建毛泽东思
想宣传站,站内正面安放毛泽东半身塑像或悬挂毛泽东像片,大搞“三敬三祝”活动。人们每
天早、午、晚站在毛主席像前请示、汇报和祝愿。被“揪斗”的人员由“红卫兵”指定时间,
站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农村以农业生产队为单位,建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社员出工要扛红旗,
拿语录板,经常召开地头批判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使宣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

   1968年

  1月下旬 根据绥化地区革委会的指示精神。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兰西县公安机关军事管
制领导小组,对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三机关实行军管。

  3月5日 召开兰西县革命妇女代表会议,选温景坤为妇代会主任。

  5月25日 根据中共中央“有步骤、有领导地把清理阶级队伍这项工作做好”的指示精神,
兰西县革委会提出“棒打浮头鱼。挖地三尺”的口号,开展了所谓深挖“三特一叛”,清理阶
级队伍的运动,把一些老干部和年龄较大的党员群众诬陷为国民党地下军和“三青团”。全县
有70户被抄家,酿成一批冤、假、错案。

  8月中旬 成立兰西县贫下中农代表协会。

  9 月 初哈军工“八八团”来兰西游斗省委领导李范五、杨易辰等同志。

  10月上旬 贯彻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兰西县革委会决定成立“五·七”干校,
地址设在红光公社勃勒霍硕屯。

  10月24日 召开兰西县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11 月 兰西县革委会决定,在县农场举办三、四类干部训练班,将所谓的“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当权派”、“保皇派”、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坏头头、以及历史上有问题和阶级
成分不清的人组织起来,办训练班。

  12月25日 召开兰西县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

  是 年根据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县革委决
定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城镇知识青年去农村安家落户,参加生产劳动,接受贫
下中农再教育。

   1969年

  3月31日 召开首届贫下中农代表会议。

  4 月 兰西县革委会决定,将兰西烈士陵园由城东亚麻原料厂路北迁到东河口屯北山
坡上。

  5 月 经黑龙江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中共兰西县革命委员会核心组,李万全任核心组
组长。

  8 月 兰西县整党建党工作开始。抽370名工人、农民、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城乡各
单位整党建党,1970年12月基本结束。吐故(劝退)33名不合格的党员,纳新 323名先进分子入
党,恢复了5 462名党员的组织生活。

   1970年

  2 月 开展“一打三反”运动,到11月基本结束。查出反革命案96起,其它案件366起。
全县国家干部中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119名。“三反分子”42名,漏划“右派”
10名、“叛徒” 7名。有严重“政治历史问题”的 92名,“特务” 36名,“坏分子”79名,
“现行反革命”4名,“保守派”头头71名,“国民党员”124名。漏划“地富”21名,“三青
团”9名。“土匪”35名,“贪污盗窃嫌疑犯”109名,叛徒 7名,大、小队干部定为走资派的
130名,共计895名。这次运动又酿成一批冤假错案。

  3月中旬 县革委决定派干部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有1 004户,3 000人插队落户。

  是 月 将政治、生产、保卫 3个委员会改为部。撤销群众、武装两个委员会,增设了
工交、财贸、农林、文教4个办公室和计划、科技两个委员会。

  9月3日 召开兰西县第二届贫下中农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