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兰西县地方组织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中共兰西县委员会
1945年11月9日,东北人民自治军七师十旅六团武装解放兰西。1946年1月上旬,经中国共
产党松江省工作委员会批准,派李文华(部队团政委)、孙巽、张可君、李玉、于兰革等组成中
国共产党兰西县工作委员会。李文华任中国共产党兰西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县工委成立后,首
先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协助组建地方政权,举办土改训练班,着
手进行土改调查等项工作。1946年1月中旬,县工委根据工作需要,下设了秘书处(负责处理县
工委日常事务),设立民运部(负责地方工作),设立县大队(负责治安保卫工作)。3月初,六团
奉命撤离换防,东北人民自治军七师二十一旅六十二团进驻兰西。 3月下旬,李文华离任。张
柏龄(六十二团政委)任中共兰西县工委书记。 5月,县工委内增设组织部和宣传部。是月15日,
经中共松江省委批准,撤销中共兰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兰西县委员会,划归中共黑龙江
省龙南地委领导。李介民任中共兰西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48年7月。县委成立党训班(党校前身),承担党员教育训练工作。9月,中共兰西县委根
据中共黑龙江省委 7月会议《公开建党》的指示。制定了建党计划,首先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
经过培训后奔赴全县各区进行公开建党。使基层各级党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
1950年,县委增设政治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1952年,县委秘书处改称中共兰西县委办
公室。1953—1954年,增设财贸工作部和农村工作部。1956年,增设文教部、工业部和统战部,
纪律检查委员会改称监察委员会。1957年,统战部被撤销。1958年,将工业部改为工业交通政
治部,将党训班改为党校。1959年,增设政法部。1960年。增设县委机关党委和政策研究室。
是年,撤销文教部,不久又恢复。到1965年底。县委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
农工部、财贸部、工交部、统战部、文教部、政法部、纪检委、党校、档案馆。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12月,县委陷于瘫痪。
1967年,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原县委,内设机构有:办事组(总务科、档案馆)、政治委员会
(组织组、宣传组、文革组)、群众工作委员会(妇女组、红卫兵组、社会服务组)、生产委员会
(民劳服务站、 农业服务大队:下设农业服务队、农电队、水利队、畜牧队)。1968年, 增设
“五·七”干校。
1972年,重新建立中共兰西县委员会,内设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交部、农工
部、财贸部、统战部、纪检委、档案馆。
1974年,增设政策研究室。群团组织有:妇联、工会、共青团、贫下中农协会。1976年,
增设知识青年办公室。1978年,在撤销“五·七”干校的同时,恢复党校。
此后县委内设机构又几经增加与撤销,到1985年底。县委内设机构有:县委办公室、组织
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财贸部、政法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校;群团组织有:
县妇联、团县委、县总工会和县科协;临时机构有:党史办公室、体制改革办公室、打击经济
犯罪办公室、整党办公室。
二、基层组织
1946年 1月,中共兰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相继在县工委机关、公安局、县大队建立起
了党支部,由李文华、张可君、于兰革分别兼任支部书记。5月上旬.经中共松江省委批准,县
工委决定在全县建立10个区政府,各区均设党的工作委员会(简称区工委),即中共兰西县一区
(城区)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二区(榆林)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三区(康荣)工作委员会、
中共兰西县四区(太平)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五区(泰安)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六区 (新
阳) 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七区(安义)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八区(临江)工作委员会、中
共兰西县九区(长岗)工作委员会、中共兰西县十区(靖远)工作委员会。至此,党对农村工作的
领导得到了加强。
1948年10月20日,中共兰西县委决定在长岗、临江、安义、榆林、康荣 5个区首先进行建
党试点。1946—1948年公开建党前,全县共建立党支部29个。到1949年初,基层党支部已发展
到60个,区工委改称区委员会(简称区委)。
1950年4月,在原有10个区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十一区(泰康)工作委员会。
1956年6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11个区划成1镇24个乡,即:兰西镇,女儿城乡、转
心湖乡、长岗乡、长江乡、红旗乡、靖远乡、榆林乡、城山乡、大房身乡、大沟乡、康荣乡、
城郊乡、义丰乡、北安乡、太平乡、东兴乡、大兴乡、平原乡、泰安乡、泰康乡、新建乡、新
阳乡、新村乡、新兴乡。乡镇开始均设立党总支委员会,后改为党委。
1958年2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的指示精神,于8月
末在 1镇、24个乡的基础上合并成21个人民公社。均设立党委。是年12月,又将21个人民公社
合并为13个人民公社,即:东风公社、奋斗公社、红旗公社、东方红公社、东升公社、和平公
社、燎原公社、团结公社、远大公社、幸福公社、红星公社、太阳升公社、红光公社。党委数
减为15个,其中农村13个。
1960年。全县党委减为12个。1961年,党委增加到15个。1974年,党委增加到39个。1983
年由公社变乡镇,农村有18个党委,县直机关有13个党委。到1985年末。全县共有党委33个,
党总支29个,党支部621个。
这些党的基层组织,在县委的领导下,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
了充分发挥。1985年末,全县涌现出先进党支部62个。
附:兰西县几个年份基层党委、总支、支部数量表
兰西县几个年份基层党委、总支、支部数量表
附表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