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兰西县自1964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9—1971年形成高潮。
到1978年,共有 2 992名青年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后,成为农业生产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
先后有31名知识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 1 100人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27人
被选进社队领导班子,有 156名青年在农村安了家,还有一大批青年经过锻炼走上了其他工作
岗位。广大知识青年的进步和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为了加强对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的领导,兰西县于1964年成立了下乡知识青年办公室,由劳
动局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两名专职干部负责全县的知识青年下乡安置工作。同时,
选调124名干部为知识青年带队,具体负责青年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1964—1965年,
动员首批青年下乡,共计130人;1968年,又动员 442名青年下乡;1971年共有1 026名青年下
乡;1974年有450名青年下乡;1975—1976年有518名青年下乡;1977年下乡 290名;1978年下
乡136人。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情况大体分三种:一是在农村生产队集体建青年点。过集体生活;二是
按知识青年父母所在单位的系统下到农场、牧场、渔场等。和原场工人一起劳动;三是个别青
年到自己亲友的社队单独插队。

  1964—1973年。全县财政下拨知青费用270.8万元,为青年建房舍1 712 1间。

  1970年,按着知识青年有关政策,知识青年陆续升学、参军、招工,家庭困难和确有疾病
的返城安置。1978年12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
要》、《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试行规定》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政策,逐
步压缩上山下乡范围。根据中央精神,1980年所有下乡知识青年(除96名在农村结婚外)全部撤
点返城待业、就业。就业去向除升学、参军、招工外,大部分参加本系统兴办的集体厂、站、
店工作,还有一部分走自谋职业的道路。到1985年,对返城的知识青年基本安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