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中学教育

第四节 中学教育



  

  伪康德11年(1944年),兰西县建立伪国民高等学校1所,招收学生60人,有教师8人,1945
年光复时解散。到1946年春,重新复学。称兰西县中学,有学生51人,教师 6人。1947年春招
生 100余人,1947年冬土地改革进入高潮,因师生多出身于地、富家庭,思想混乱,部分师生
自行离校,于是政府下令解散兰西中学。

  1948年初,政府按“民办公助”的教育方针,重新办起中学校。

  1949年成立了黑龙江省兰西中学(第一中学),当时有2个初中教学班,学生107人,教师 8
人。1957年成立了兰西县第二中学,当时有4个初中班,教职工40人。到1958年9月又建立了团
结、长岗、榆林3所初级中学,这一年全县5所中学共招1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 2个班,初高
中计840名新生。1960年4月建立了奋斗中学、燎原中学和红光中学。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将规模小、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奋斗、燎原、红光中学撤掉,并精简
了不胜任的教师84人,充实了骨干教师22人。经过调整,学校的设备改善了,教师的文化素质
和业务能力提高了。1965年建立了兰西县第一耕读学校(1966年后改名为兰西县“五七”中学,
1975年又改为兰西县第三中学)。到1965年末统计,全县共有中学38个(其中县镇 9个,农村29
个)。在校学生4 429 名,教师293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县中学停课闹革命,学校领导靠边站,教师被视为“臭老九”。
学校成立了造反团,进行革命大串联,使学生荒废了学业,学校的正常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
1967年秋复课,课程以毛主席语录课、军体课、劳动实践课等为主,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为
附。1968年4月15日至6月15日县里派军训队到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五、七”中学和太阳升
中学进行军训。不久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又相继进驻到全县各
所中学参加管理。在此期间,全县各中学都实行了开门办学,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
工厂、农村上实践课,请工人、农民上讲台。学校力求改革旧的教学体制,创新的教学方法。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加之管理不善,致使学校教学无法组织,教学质量无法保证。1972
年前学生升学,不经考试全班推上去,1972年后恢复了招生考试制度,命题由教育局或学校承
担。

  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教育才开始转向了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但是,当时
在中学不出村的思想指导下,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它办学条件的可能,办中学存在
着盲目发展的问题。不仅乡办完全中学,村也办起了“戴帽中学”(即小学校办中学班)。1978
年,本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中学结构进行了调整,压缩了普通高中,
调整了初中网点。到1985年,基本改变了过去的乡办高中,村办初中的不合理格局,使中学结
构趋于合理。1978年建立了兰西县第四中学,确定第一中学为县级重点中学,在全县择优招收
初中毕业生。这年恢复了“三、二”分段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二年。1981年后中学改为六年
制,“三、三”分段,即:高中、初中各三年。执行教育部统一教学计划,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课程设置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外语、体育、音乐、美术
等。从1981年开始,初中升高中由地区统一命题考试。1983年建立了兰西县第五中学。到1985
年末全县共有中学23所(53个),其中:完全中学5所(5个),初级中学 18所(48个);教学班476
个,其中:初中423个,高中53个;教职工1 508人,其中:初中教师1 116人,高中教师147人;
在校学生29 031人,其中:初中25 643人,高中3 388人;毕业生 4 894人,其中:初中4 050,
高中844人。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后,全县各中学,除积极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加强待业、
就业教育外。每年还为上级学校输送一批新生。

  附:一、兰西县初、高中毕业生与升学情况表

   二、1985年兰西县乡镇中学情况统计表

   三、兰西县中学发展变化—览表

   四、兰西一中简介

   兰西县初、高中毕业生与升学情况表

  附表16—7 (1977—1985) 单位:人



   1985年兰西县乡镇中学情况统计表

  附表16—8 单位:个、人



   兰西县中学发展变化—览表

  附表16—9 (1949—1985) 单位:个、人






  兰西一中简介

  兰西县第一中学。位于县城内十字街东路北。该校建于1949年4月12 15。当时有初中教学
班2个,学生107人,教师8人;有校舍6间,办公室5间,均为草房。从1949 年建校到1985年的
37年中,该校培养出大批初、高中毕业生;为上级学校输送近千名学生。1963年高考成绩名列
全省第一;1984年文科成绩名列全区第一,理科名列第二;1985年理科成绩名列全区第一,这
一年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就达96人。

  1978年,该校被确定为县重点中学,开始在全县城乡择优招收高中生。1981年由县政府投
资新建了 5 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充实了教师队伍。增添了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同年变
为“三·三”制完全中学。

  1985年,该校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本科11人,专科13人,中专、高中60
人)。设置2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2个,高中12个)。当年初中毕业生 269人,高中毕业生272
人;招收初中生240人,高中生225人。学校占地面积26 64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7 094平
方米;设有图书室1个(面积180平方米,藏书23 400册);实验室3个(面积520平方米);学校还
办有印刷厂,年创利润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