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八篇 文化

第十八篇 文化



 
  兰西从招垦时期到清光绪年间,民间文艺活动很少,文化也很落后。民国初期,随着垦荒
者渐多,人口增加,相继传入了一些民间故事、歌谣等。民国中期,兰西县有评书、皮影戏、
大秧歌、二人转、唱洋片等民间文艺活动。此后,逐渐组织成皮影、说唱评书、二人转等形式
的班子,于农闲或各种节日时在城乡演出。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宣传所谓“王道乐土”、“日满一德一心”
等,实施所谓“矫正恶习教育”,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遭到严重摧残。1941年,县成立 1个落
(lào)子园(即后来的评剧),有演员50余人,以演旧戏为主,后被查封。

  兰西县解放后,随着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翻身,各种革命文艺活动在城乡得到了广泛地开
展,通过各种形式来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讴歌党的领导,倾诉分田分地的喜悦心情,
群众性文化活动非常活跃。1956年,县正式成立文化科,文艺活动更加普及。“文化大革命”
期间,文艺活动受到了干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文化事业获得了生机,文化界人才
辈出。到1985年末,已形成一支专职和业余相结合的文化队伍。全县有文化馆、书店、电影公
司各1处,评剧团、民间艺术团各1家,文化站18处,图书馆179个,广播站18处。电影院3座,
剧场1座,电影放映队95个,形成了全县范围的文化艺术活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