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图书发行

第六节 图书发行





  民国时期,在兰西镇内十字街北有私人开办的金家书铺1处,有门市房1间,对外租阅书籍
和代销学生教科书及其它书籍等。东北沦陷时期金家书铺停业。有南街中医韩子非药店兼售书
籍和北柴市(现百贷三商店附近)北路西“东来盛”食杂店兼营书籍。1945年东北光复后,在邮
电局附近有1处卖书小摊。

  1949年6月在十字街路西成立国营兰西新华书店。面积834平方米。编制24人,行政及业务
均隶属于文教科。新华书店成立后,经营范围和发行量目益扩大。1952年库存书籍19万册,分
16类、1万余种。1953年在榆林区(现榆林镇)、太平区(平山镇)设图书发行小组2个。1955年开
始通过农村供销社代销,全年发行图书35万册(本)。1956年县文化科成立后,书店隶属于文化
科。1966年,新华书店经过调整后,工作人员为13人,并在全县17个供销社建立了代销点。年
销售额达23万元。图书发行量逐年增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大革
命”期间,绝大部分古典书籍及近代、现代文学书籍被封存,有的甚至被毁掉,群众所需要的
科技、文化书籍寥寥无几。书店大量发行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像章
及革命样板戏等书,占发行量的80%以上,其它书籍则积压800万册,损失金额达46 000余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图书发行从品种到数量都有显著增加,把
从省统一进货改为地区进货,扩大了图书进货和发行渠道。1980年销售图书172 万册,发行额
37万余元。1985年末,工作人员增加到19人。全县有图书发行网点17处,图书发行量达 600万
册,金额达65万元,形成了合理的图书发行网。

  附:图书事业发展情况表

   图书事业发展情况表

  附表18—5 单位:个、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