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民间艺术

第四节 民间艺术



  

  一、民间艺术团

  建国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兰西的民间艺术有了较快地发展,
民间艺人层出不穷。在50年代较知名的有张万贵、宋有、风百云、蔡玉芝、方哲君、杜秀梅等,
他(她)们不仅唱腔美,而且舞台动作及扇子功夫也相当高超。他(她)们使用彩帕、彩扇作道具,
创造出许多优美的舞台造型。尤其是“滚花扇”、“小波纹”、“扇翻花”、“左右迎风摆”、
“脚踢扇”的功夫已成绝技,对他(她)们的扇子功夫,拍成照片的就达 100多种,并装订成册,
至今收藏于中央文化部、省文化局档案中。这些扇子功夫以后又推广到全省及全国各地。

  1956年,兰西县文化馆组建了一个民间艺术队,从全县各业余剧团、城镇、乡村招收了17
名演员,属合作体制,当时以演二人转为主,又从外地请来有经验的艺人为导演。由于演出的
剧目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1958年省文化局长薛绶宸来兰西视察工作,观
看了艺术队的演出,给予很高评价,并批准拨款5 000元盖起一座简易剧场。 1959年民间艺术
队改为兰西县民间艺术剧团。 演职员工70多人。并排演了一些新剧, 如现代戏《英雄虎胆》、
《夜闯完达山》、《青年一代》、《朝阳沟》等深受群众所喜爱。

  二、皮影队

  兰西县皮影艺术在1904—1945年间就比较活跃,城西部以郭振邦、乔德洪为首组织了一个
中型皮影剧组,有10余人,自制皮影人子,自己演出,节目以《杨家将》等内容为主。河东以
崔洪东为主组织一个皮影剧组。尔后。城西又以沈十老三、曹洪生为首组成一支皮影队,大都
在县城内进行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1960—1966年,兰西各公社均有皮影演出活动。这些皮
影组织,多数是皮影活动爱好者自愿组成,一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演出。内容多以古代君
王将相为主。“文化大革命”后皮影活动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