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广播

第二节 广播



  

  兰西县的广播事业是从1952年县文化馆设立广播室开始的。当时有扩大器 1台。扩音话筒
3个,兼职播音员1名。执机员1名。每天3次播音,每次半小时,在镇内安装广播喇叭50只。

  1956年7月正式成立县广播站,隶属于宣传部管理。有工作人员6人,设备有50w扩大机1台、
100w扩大机1台、500w扩大机2台。镇内广播喇叭发展到200只,并开始办自播节目。

  1964年。县政府成立广播事业管理局,实行局、站合一,两个机构一班人员。下设编辑部、
服务部、机线组、修理部,有职工干部18人,同时增设500w扩大机 2台。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听
众的要求,架设了直通各公社、镇的专用线路,有线广播逐渐延伸到各村各户,到1966年广播
入户率达95%。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播站取消了自办节目,多宣传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在
此期间,完成了全县广播专用线架设任务,并在1976年建成一座 1000w的实验台,发射天线高
63米,实现了广播专线化。

  1980年,在县委办公楼西侧建成一座540平方米的广播科办公楼,购置维修仪器3 台。1981
年初,自办节目增加到 5套,即兰西新闻、知识与生活、文艺、周末文艺和为听众服务。下半
年又增加了党的生活、讲文明树新风、问事处、八小时之外,日自播节目时间为 150分钟。到
1985年末有行政干部6人、编辑3人、记者4人、播音员2人、工人57人,其中:农村35人;农村
广播站17个,通播村172个,通播屯640个,通播户48 950户;广播专用线1 636.35公里,其中:
县城到乡镇172.35公里,乡以下1 464

  公里。全县有扩大机171台,输出功率为44.14千瓦;话筒135个,广播服务部1个。基本上
形成了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站为基础、以专线传输为主的农村有线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