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医疗队伍

第二节 医疗队伍



  

  一、中医

  民国11年(1922年),兰西民间中医成立了“兰西县医学研究会”,有中医24人。民国18年
(1929年)9月4日。兰西医学研究会改为医师公会。

  伪康德元年(1934年)1月,兰西县“汉医会”成立。伪康德 7年(1940年)4月,兰西县汉医
会改为兰西县“汉医协会”,有会员83人。伪康德 8年(1941年)第一次全省性汉医考试。全县
被录取了39名,并发给证书。

  1945年11月,在县民主联合政府领导下,老中医杨辅震组织成立了兰西县中医联合会,有
会员125人。1947年9月15日,中医联合会改为中西医药联合会,有会员 242人,年末改为兰西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农村10个区都建立了分会。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1952—1955年,全县曾举办 4期中医离职培
训班,共培训78人次。并派出中医到省中医班参加学习。1955年,开展中医带徒弟,培养了60
名中医,经技术考核全部能出诊工作。1960年,兰西县卫生学校毕业的55名学员,被分配到县
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人民公社卫生院工作,基本改变了患者就医难的状况。1985年,全县共有中
医121人。其中:副主任中医2名。中医师41名。中医士78名。

  中医在学习研究和挖掘祖国医学遗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1959年后,全县共献出祖传
秘方和个人验方剂721个,经过整理、筛选和验证,比较好的有104个方剂,编成了《中医秘方
和验方汇编》之一。1960年,又编出《中医秘方和验方汇编》之二。

  二、西医

  民国10年(1921年) 3月,兰西始有西医传入,当时在县城十字街北侧路西有张鹤年开设的
“济北医院”,有1名医生,1名护士, 2名学徒生。另有李孝先在县城的“永生堂”药铺坐堂
行中西医。

  伪康德 7年(1940年)在县城正阳街南路西,成立“兰西县康生医院”。院长日籍人,有西
医3人,护士2人;在县城十字街东路北有富崇医院,有西医1人,护士2人;还有长岗村王亚光
个人开的西医诊所。

  建国初期,有县立医院1处,有西医 3名,护理人员8名。县内有4个医疗诊所(其中兰西镇
1处)。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队伍不断扩大,自1954年起就有学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部
队转业军医分配到县、区医院。1958年全县有西医134人。到1985 年,全县共有西医医务人员
146名(主治医师28名、医师42名、医士76名),比建国初期增加了13.5倍。

  三、中西医结合

  1956年始,县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组织全县各医疗单位开展西医学
习中医,进行搜集、整理中医秘方和验方。在治疗疾病上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疑难
病人。中、西医共同会诊、治疗。密切合作。1957年,县医院成立了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每
周上课4小时。1958年后,全县有327人参加了针灸培训班。1959年传达中央关于西医学习中医
座谈会精神后。中西医结合引起广泛重视。1960年,全县挑选38名具有临床经验的西医系统学
习中医。1976—1977年,分别选派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张洁纯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具有10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儿科医师张继昌到省中医学院离职学习中医 1年。在诊断和治疗上。中西医
结合取得了很好成果,全县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达 170项。撰写出有价值的中西医结合论文15
篇,有中医院院长黄国昌撰写的《祖国医学中肝、心、肾与神经衰弱的关系》;黄国昌与西医
刘德纯共同撰写的《无黄胆型传染性肝炎83例临床初步总结》;黄国昌撰写的《传染性肝炎的
防治》和《中西医结合对传染性肝炎的诊断》;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陈国器撰写的《中药清肠
饮治疗阑尾炎的疗效观察》和《红升丹、黄连水治疗骨结膜慢性瘘管》及《中药治疗手术后肠
粘连一例报告》、《针灸治疗脑震荡后遗症》;陈国器和手术室护士张连荣撰写的《肠伤寒穿
孔临床分析》、《撒沙合剂治疗鸡眼三十例总结》;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于杰撰写的《中药化
珠丹对沙眼治疗的疗效观察》;县人民医院西药剂士任钧撰写的《紫草应用化学指示的价植》;
县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医师白连仲撰写的《中医治疗骨结核十七例的总结》;县人民医院中医儿
妇科医生白亮华撰写的《中医治疗百日咳临床观察》;陈国器撰写的《针灸治疗聋哑的疗效》。
1985年,在146名西医人员中有45%的人掌握了中医理论知识和方剂。在中医得到发展的同时,
针麻、针灸等新医疗技术和方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西医学习中医活动中,开展了中西医互相学习,多数中医能用西药处方和用检验、 X光、
8超、心电图等来辅助中医治疗疾病。中西医结合积累了经验,满足了防病、治病的需要。

  四、国际医事往来

  1956年8月10日,兰西县六区(现燎原乡)卫生所西医士刘奎,用5%葡萄糖混合维生素C静脉
滴注,把一名因口服山大烟(莨菪子)中毒的四岁男孩,从生命垂危中抢救过来。刘奎把这一抢
救办法写成论文。被刊登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儿科杂志》1956年合订本里,作为中
日两国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的资料,后载入中日合编的《医学通报》刊物上,日本《医学通报》
编辑部给刘奎邮来信件和刊物,以表留念。

  1972年9月5日,兰西县人民医院药剂师许玉惠,作为中国医疗队队员,被国家派往非洲国
家毛里塔尼亚,时间2年。他是兰西县第一位到国外做医务工作人员。1975年8月,许玉惠再次
参加出国医疗队,到毛里塔尼亚。

  1975年 6月10日,兰西县人民医院外科医师刘英彬,被国家选派参加出国医疗队到非洲国
家毛里塔尼亚做医疗工作,他是兰西县第二位到国外做医务工作人员。

  附:一、几个年份医疗队伍情况表

  二、兰西县人民医院技术人员职称情况表

  三、兰西县中医院技术人员职称情况表

   几个年份医疗队伍情况表
附表19—1



   兰西县人民医院技术人员职称情况表

  附表19—2 (1985年)



   兰西县中医院技术人员职称情况表

  附表19—3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