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医疗水平

第四节 医疗水平



  

  县人民医院 1947年县人民医院建院初期,只能诊断治疗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1949年
始作剖腹产手术。1950年,开始收治肺结核、伤寒、麻疹患者和做截肢、脓包切开手术。1953
年开始静脉点滴。1958年始收治心、脑血管、肺、肝脓肿、肺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脑膜炎、
胃溃疡患者和做阑尾脓肿切除手术。1962年做子宫全切除手术,五官科开始做气管切开和白内
障、青光眼、眼球摘除等难度较大的手术。1964年可作下腹部肠吻合术,胃大部分切除手术。
1966年可做胸椎结核病灶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并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慢性阑尾炎、
肠梗阻进行保守治疗。1968年开始做前列腺切除和硬膜外麻醉、掐管麻醉。1981年首次开胸手
术。1985年放射线科开设了断层造影,胆囊造影,诊断率达到 91.6%,治愈率达到64.53%,好
转率达到28.66%,病死率下降到0.54%,住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7.65%。

  县中医院县中医院从建院到1985年末,因无房舍没开设病床,只能为患者开设门诊治疗。
建院时,内科只能治疗咳嗽、痰饮、气血虚症、胃寒、脾虚症等一些常见病和季节性多发病;
外科收治的多为骨外科疖、疮、疔毒症,做脓肿切开或外用药和丸、散、汤剂;妇科做一般性
妇检、 人工流产、放、取避孕环、绝育、生育手术, 并内服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等慢性疾病。
1959年以主治医师黄国昌为首研用中药治疗肝炎治愈率较好,受到省、地业务部门重视。1979
年始,用检验、透视、照相、心电等现代科学诊疗方法,辅助诊断治疗病人。治疗以中药饮片
为主,中成药为辅,配合针灸、按摩等。1985年全年接待门诊病人为76 480人次,诊治率达70%。

  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建院初期。医务人员多是当地的中医或中医教出的徒弟,医疗水
平很低,主要以巡回往诊为主。仅能诊治小儿麻痹、痢疾、肺炎、消化不良及气管炎、胃病等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还可做简易外伤缝合,脓包切开。1960年遵照国家“把医疗重点放在农
村”的指示,重点装备了中心乡镇卫生院,相继把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部队转业的卫
生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加强技术指导,使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各卫生院都先后能做一些简易手术,并通过透视、化验等方法诊治疾病,同时能自制一些药剂。
1965年东升、太阳升卫生院开始做下腹部外科手术和剖腹产、难产手术。1980年除幸福卫生院
外,患者可在当地得到化验、透视检查。太阳升、兰西镇卫生院可做摄片、心电图、 B型超声
检查。一般危重病人可在当地得到及时抢救。1985年,各乡镇卫生院都坚持常年开设病床。全
县18个乡镇卫生院全年开诊次数为306日,门诊量增加到 364 785人次,比建院初期增长13.75
倍,年收治住院病人增加到845人次,治愈好转率由38.74%提高到91.24%,病死率下降到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