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节日时令

第五节 节日时令



  

  一、节日

  元旦 1月1日为元旦(新年),也叫阳历年。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放假一天,开展庆祝
活动。县城里居民家人团聚,置办节日食品,改善生活,以示祝贺辞旧迎新。农村群众,不习
惯过阳历年,很少有什么活动。

  国际妇女节(1910年)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建国后,每年都庆祝世界妇女争取解放的这
一节日。县妇联在县城举行纪念会,妇女代表参加,会后文艺团体演出文艺节目。

  国际劳动节(1889年)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放假一天。县工会举行文艺娱乐活动和体育
活动,表示纪念。

  青年节(1919年) 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中学学生放假一天。团县委组织座谈会或报告会,
纪念青年的节日。

  国际儿童节(1949年)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49年12月规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尔后每
年“6·1”全县都举行庆祝活动。小学放假一天,儿童家长给孩子买纪念品,做好吃的饭菜,
庆祝孩子的节日。县领导去幼儿园看望儿童,表示祝贺。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1921年)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各级党组织召开座谈
会,纪念党的诞生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解放军报》和其他中
央报纸发表社论,庆祝建军节。县每年都召开县城现役军人和各界人员的庆祝会。

  国庆节(1949年) 1949年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全国放两天假。1959年
以前,每年“10·1”都在县城举行大型(露天)集会,会后组织游行。1960 年以后,国庆节期
间各单位举行小型文娱活动。

  春节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即旧历年。春节是民间传统的隆重节日。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
做年(粘)干粮,购置丰盛的副食鲜菜和鱼、鸭、鸡、猪、羊、牛肉等。除夕张贴春联、挂钱、
年画,内容多是祈祷发福生财的意思。建国后,一改过去封建迷信的陋习,对联、年画的内容,
多为辞旧迎新,移风易俗,体现欢庆幸福的新生活。除夕夜晚,阖家不眠,等候午夜零时的到
来。届时各家院内篝火通明,燃放鞭炮和五光十色的焰火,俗称“发纸”。家家吃饺子,晚辈
给长辈拜年祝寿、问好,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现在还沿袭着邻里间互相拜年问好的风俗。乡镇
举办大秧歌,青年男女参加,形式有扭秧歌、踩高跷、踩寸子、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等,
春节时全国放假3天。

  二、时令

  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也叫灯节。民间有吃元宵,闹花灯的风俗。

  解放前,元宵节农村组织秧歌队,走村串屯扭秧歌。城镇元宵节前后 3天,灯官爷有查灯
罚款的不成文的权利。扮成灯官爷、灯官娘,坐着抬轿或斗子车,侍从(扮演的)跟随着,沿着
大街查灯。沿街商铺、有不点灯或灯的亮度不够,要受灯官爷的罚款。灯官人选,由商会挑选,
一任 3年,或连选连任。建国后,改掉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陋习。但元宵节张灯结彩闹
花灯的风俗,一直延续下来。入夜后,家家户户的房间、仓房点着电灯或蜡烛,格外明亮。城
镇大街两侧各单位,特意精心装饰新颖别致的彩灯。点缀门面。各秧歌队活动 3天。节日晚问,
男女老幼涌上街头,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观彩灯,看秧歌,欢声笑语,锣鼓喧天。1980年开
始,文化部门在元宵节期间组织彩灯展览。展出的彩灯,一年胜过一年,一年比一年精彩。

  “人七”日 夏历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七”日子,取《东方朔占书》夏历元月
朔日值属:“鸡一、犬二、猪三、羊四、牛五、马六、人七”的意思。正月逢七这天,有吃面
条的风俗,祈祷小孩长命百岁,中年人身体健康,老年人延年益寿。

  填仓节夏历正月二十五日是填仓日子。农家在院中或打谷场上,用灰撒成许多方(圆)形仓
子,里边装少许五谷粮,祈祷好年成,五谷丰收。

  “二月二” 夏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是天气逐渐转暖,大地解冻,万物复苏
的意思。解放前,农村妇女,用五颜六色的布角,剪成扣状大小的圆块,取较细的秫秸梢或苇
杆截成1公分长的段,中间夹布块,用线串起来,约 10公分长,末端系长花布条名为“龙尾”,
给孩子们带在肩上。祝孩子们茁壮成长。“二月二”,民间有吃猪头的风俗,这种习俗一直延
续到现在。

  清明节公历4月5日(或4日和6日)是清明节。建国后,每个清明节职工和学生都要到烈士陵
园扫墓。民间有清明节上坟填土、祭祀祖先的风俗。清明节是开犁日。在田里埋鸡蛋若干个,
用犁将鸡蛋劐出来,祈祷着年成大丰收。清明节是扫尘日。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窗户封闭严,
清明到来,家家户户有开窗扫尘的习惯。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节,也叫端午节或端阳节。节日早晨,折来杨柳树枝、系色
纸做的葫芦,插在房檐下。旧社会,节日佩带香荷包(用花布缝成寸方的口袋、内装香草),儿
童手膊脚腕子扎系五色线,祛除病灾。从古到今,有吃粽子和鸡蛋的习惯。

  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俗称“八月节”或团圆节。八月里气爽天高,十五的月
亮分外明亮。节日晚上,团聚的一家,在院里摆上桌,供上水果、月饼,赏月。现在人们有的
已经不搞赏月活动了,但月饼仍为纪念食品,格外畅销。在亲属好友之间,还以月饼为礼品,
互相赠送。

  腊八节夏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古人喝“腊八粥”的风俗相传至今,家家户户用大
黄米加红芸豆做粥喝,以应时令。

  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民间传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旧社会,这天晚
上家家祭灶王,供灶糖(麦芽糖)。祈求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建国后,家家再也
不供灶王,而把“小年”这天作为除尘日,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