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植物保护 一、病虫害
病害 小麦散黑穗病,玉米大斑病、黑穗病、丝黑穗病,大豆紫斑病,高粱散黑穗病,坚
黑穗病,谷子白发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绵腐病,大白菜软腐病,马铃薯晚疫病,瓜类炭
疽病。
虫害 粟茎跳
名叫大菖蒲夜蛾,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和菖蒲、香蒲以及稗草),稻摇蚊(别名叫小红虫、
红线虫、泥虫子,主要危害稻籽和幼苗根部),水稻泥包虫(别名叫石蚕、截虫,主要危害水稻),
水稻潜叶蝇(别名叫螳螂蝇,主要危害水稻),水负泥虫 (别名叫巴巴虫、背粪虫,主要危害麦、
稻),粘虫(别名叫夜盜虫、五色虫、花花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大豆蚜虫(别名叫腻虫,
主要危害大豆和其他作物),大豆食心虫(别名叫小红虫,主要危害大豆),草地螟(别名叫黄绿
条螟、罗虫、罗网虫,主要危害豆类、亚麻、向日葵、高梁、玉米、甜菜),高梁蚜虫(别名叫
腻虫,主要危害高粱),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
地下害虫 东方金龟子 (别名叫黑线金龟子、天鹅金龟子、黑盖虫、大绒马挂,主要危害
大豆、高梁、玉米、甜菜),细胸金针虫(别名叫小黄虫、金丝虫,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甜菜、萝卜、白菜),东北大黑金龟子(别名叫朝鲜金龟子、蛭虫、幼虫、蛴螬,主要危
害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马铃薯),蝼蛄(别名叫拉拉蛄,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
粱、谷子、水稻、马铃薯),地老虎(别名叫小地老虎、白边地老虎、黄地老虎,主要危害谷子、
高梁、大豆、玉米、甜菜、茄子、辣椒、烤烟),大豆潜根蝇(别名叫大豆根蛆、大豆根潜蝇,
主要危害大豆)。
蔬菜害虫 菜粉蝶(叫菜蝴蝶,它的幼虫叫菜青虫,是蔬菜的主要害虫),甘蓝夜蛾 (主要
危害甜菜、大头菜和白菜),萝卜蝇(主要危害萝卜)。
二、防 治
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施用药剂防虫害。随之科学种田的发展,八十年代已进入新的阶段,
施用 “多菌灵”代拌种、“辛硫磷”拌种和闷种、“萎酸磷”闷种、“赛力散”拌种、20%
“六六六”粉拌种、“灵丹粉”拌种等药剂施用和“三毒”下地,以及土壤处理等方法,防治
病虫害,施用面积逐年增多。
1964年,在兴和公社稻田开始推广化学“2.4滴类除草剂”。
1972年,全县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防治面积达30万亩,占全县大豆种植面积的
67.4%,虫食率由53%下降到5%。
1974年,全县开始推广“三毒”(毒土、毒谷、药剂拌种)下地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防治
面积达308,000亩,其中翻前施药11,325亩,毒土、毒粪162,189亩,毒谷24,611亩,药剂拌种
1,099,203亩。是年,又开展了大规模防治玉米螟工作,用颗粒剂防治面积为224,185商,其中
用“白僵菌”防治近40,000亩。全县设灭蛾灯 4,909盏,药剂封柴草垛31,392个,用泥封茬子
垛5,234个。
1975年,县推广“白似菌”防治玉米螟。群众自己生产5406抗菌素肥料和 769抗菌素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
1979年开始进行杀草丹除草试验,推广3,000亩。
1980年,本县有232个大队、1,267个小队的503,000亩农田发生草地螟虫害,共旧农药1,020
吨,防治面积为476,000亩,绝产 5,295亩。防治玉米螟虫害地块628,436亩,占全县玉米种植
面积的64.1%。
1981年和1982年,本县均有玉米螟虫害发生,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防治。
1981年开始推广辛硫磷闷种,推广面积达526,273亩。
1980至1982年开始引进“禾大壮”灭稻田草。
三、检 疫
本县共有耕地近260万亩,多是种植玉米、大豆、水稻、小麦、谷子和高梁等农作物。
植物检疫工作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主要检疫对象有:毒麦、菟丝子、野燕麦等。全县
发病地块有九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民吉、联合、东富、三井和张维等公社。由于采取了筛选、
换种和轮作等方法控制了病害的扩展和蔓延,并逐渐降低了毒麦籽粒的含量。
八十年代毒麦危害小麦面积5,700亩,毒麦籽粒含量为0.1—0.5%,主要分布在联合、新生、
三井和东富等公社。
野燕麦危害小麦面积10万亩左右,野燕麦籽粒含量5—10%,主要分布在红旗、连岗、新生、
联合、永安、太平川、新华、绥胜、宝山、西长发公社和县第一、第二良种场等地。
菟丝子危害大豆、亚麻面积一万二千亩左右,主要分布在秦家、张维、四方台、宝山、绥
胜和连岗等10个社、镇。
1980年秦家东发大队局部地块调查,大豆植株被害率达80%以上,被危害的大豆减产90%以
上。
对上述农作物的毒害病,县植保部门都及时进行了植物检疫,并采取了产地、调运、复检
等措施加以防治。同时,控制了水稻白叶枯病害传入本地。多年来,基本上把住了植物的检疫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