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管理

第三节 管理




  一、机械管理

  1951年至1958年,主要以农机具技术保养为重点,提高机具生产效率。1958年至1973年建
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974年至1978年,在推行链轨式拖拉机五级四号技术保养制的同时,
完善了各种轮式拖拉机的技术保养制度,各地农机站均设有大场、大围墙保护农机具。1979年
至1982年,已进入科学管理机务阶段,实现了田间作业标准化、机械维护标准化、农具技术维
护及修理标准化、油料管理标准化。

  二、修造管理

  1959年以来,贯彻了“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方针,加强了农机修造工业的建设。1982
年已形成了铸造、锻造、机械加工、附属设备试验、机械修配、物资供应等一整套的农机工业
体系,并制订了适于本县特点的修配制度。

  三、安全管理

  1977年县建立了农机安全监理站,制定了《绥化县农机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在运输车辆
上增设了气刹车、安全链、安全网、消火栓和防火弹以及茶壶式预温炉等安全设备。

  四、财务管理

  国营时期,执行油料、田间维修、大修提存、折旧、人员工资、管理等 6项成本收费制度。
每标准亩收费9角。对机组实行“三包一奖”制度。

  队营时期,执行油料、维修、管理三项成本收费制度,驾驶员工分和大修费由大队摊派到
生产队。

  1980年推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定额收费,按亩挂分,单车管理”制度,有惩有奖。
1981年实行联产计酬,人员定编、经费包干、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方法,40% 作发展生产基
金,20%为集体福利基金,40% 个人奖励基金。如企业亏损,罚个人5%,其余95%亏损额,待下
年盈利弥补。

   主要农业机械统计表



  续表



   主要农业机械动力统计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