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木种类与蓄积量
第五章 林业
第一节 林木种类与蓄积量
本县境内开垦前森林茂密,沿小兴安岭余脉的诺敏河北岸、呼兰河北岸和濠河(泥河)北岸,
东西向生长着柞、桦、杨、榆、水曲柳等天然混交林,岗坡丛生着茂密的榛柴棵,坡下的沟西
地带有大片的柳条通,并混生着稠李子、山丁子、山里红,山梨等天然花果树。这些天然的乔、
灌林木组成了境内的 3大森林系。西部的平原地区则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全县呈现着东林西
草的景观。在濠河南北还有3片较大的团林,南团林子在濠河南岸(今巴彦县境内太平公社兴北
大队)。腰团林子在濠河北岸,再往北八里处为北团林子(今绥化镇址)。 3处团林面积均为250
垧至 300垧。北团林子北部的今四方台、张维、三井、民吉、新生、联合公社,当年是满入围
场。清咸丰十一年至光绪二十三年(1861年至1897年)因此地移民大增,境内的森林、草原逐渐
被毁。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防抗联的袭击,将大片河套土地划归为国有,并将呼兰河南岸
东从王鸭蛋(今砂园)西到刘海船口一带19,000垧地的大、小柳条通,全部毁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县栽培的树种多数为阔、针叶两类,阔叶杨为主,其次有灌木柳、乔
木柳、水曲柳和柞、榆、椴、桦以及果树等,针叶以落叶松为主,其次有樟子松、红松、鱼鳞
松等。
1976年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林木保存面积为226,632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19,330立
方米,覆盖率为5.5%。1980年第二次调查,全县林木保存面积为 264,836亩,活立木蓄积量为
279,150立方米,覆盖率为6.4%,1982年,全县育林总面积为311,922亩,覆盖率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