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改良与繁殖

第六章 畜牧

第一节 改良与繁殖


   
  

  本县在农村建立初级社以前,牲畜数量增长很慢。伪满康德三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全县仅有马38,369匹、牛3,268头、骡5,024匹、驴553头、猪55,072头、羊1,647只,禽77,937
只。伪满康德八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本侵略军骑兵带来部分种马,又引进部分朝鲜牛,
设立了种马站和猪禽繁殖场,猪、禽的数量略有增加。伪满末期,日本侵略者征役频繁,农村
经济萧条,大牲畜数量下降到44,800匹(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里设有专门牲畜管理与医疗机构,加强了牲畜的饲养、管理和
保护工作,使牲畜数量逐渐增加。

  1951年设县畜牧兽医总站,具体负责家畜繁殖与改良工作。自1956年到1962年,相继建立
了北郊种猪场、宝山畜牧场、连岗种马场以及各公社、大队的畜牧场和人工输精站,全县畜牧
网点已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小全会后,对场、站网点进行了调整,相继建立了县家畜繁
殖指导站,为全县畜牧生产培养了成本低、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的畜禽优良品种。1981年改
原单一配种站为能配牛、猪、羊综合配种站2至3处。全县先后引进良种有:

  马:1958年至1973年,引进蒙古马、伊犁马、卡巴金、苏重輓、配血龙、富拉基米尔、杜
里保全、阿尔登、苏高血屯河、黑龙江輓马等10个品种。

  牛:1960年至1976年,引进朝鲜牛、蒙古三合牛、吉林红种牛、夏落来牛等4个品种。

  奶牛:1959年至1976年,引进滨州奶牛、荷兰黑白花、西门塔尔等3个品种。

  驴:引进勃海驴、关中驴等两种。

  猪:1956年至1982年,引进巴克夏、约克夏、克米洛夫、哈白、长白、苏白、 杜洛克等7
个品种。

  绵羊:1958年至1980年,引进新疆细毛、东北细毛、高加索、阿斯卡尼、斯大夫、考利代、
美利奴等7个品种。

  鸡:1959年至1978年,引进澳品顿、芦花、洛岛红、来亨、二八八、西赛斯、罗斯、星杂
579、肉用星布罗、药用乌鸡。

  鸭:大骨鸭、北京鸭、柳河鸭、康贝尔鸭等品种。

  家兔:1959年至1982年,引进塔兔、安哥拉、青紫兰、巨型、比利时等5个品种。

  历 年 畜 禽 存 栏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