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主要工厂

第二节 主要工厂


 
  

  一、地方国营绥化县机床厂

  绥化县机床厂,位于县城西南,原名绥化县机械修配厂,是1963年10月由综合机械厂分出
的120人和黑龙江省安装处下放的80人组成的。1965年改名为绥化县机床厂,当时仅有600平方
米的厂房,生产条件较差。同年国家投资70,000元,增加了部分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1966
年开始试制生产铣床。扩建厂房二千多平方米,增添了铸造、热处理、机加 3个生产车间。职
工总数增加到20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64,000元。1969年,铣床开始批量生产,同时还增添了
插齿机的试产任务。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原产品销路遇到困难,开始生产木工机械双面压刨和
木工多用旋切机等。该厂从1965年到1981年,共生产铣床457台、插齿机247台,完成工业总产
值1,128万元,有固定资产359万元。198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16,000元。

  二、地方国营绥化县小型拖拉机厂

  绥化县小型拖拉机厂,位于县城北门外。解放前是私人开办的铁木工厂,1946年,县政府
将该厂接收,改名为绥化县铁木工厂。当时有职工83人,其中有木工23人、翻砂工27人。主要
产品有大铁车、锅、铧、炉具等,部分钳工修理枪炮和农机具。1949年改名为地方国营绥化县
第一铁工厂,归县新华总工厂领导,职工总数堝加到180人,主要设备有皮带车床2台、夹板锤
2台、小台钻2台、冲焊设备 1套。1956年,在私人工商业改造中,万增兴、德兴、聚兴、庆泰
铧铁厂和交通铁工厂5家企业并入该厂,改名为绥化县铁工厂,职工增加到250人。1959年,上
级投资 250万元,在城内北门外重新建厂,并将该厂改名为综合机械厂。1961年后开始试制碾
米机等新产品。1965年,该厂碾米机参加全国杂粮机械展销会,被评定为名牌产品,畅销全国,
当年生产碾米机 2,2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 1,536,000元,为该厂生产历史上最好的一年。1971
年,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将该厂四车间改为军工车间。这一年全厂职工总数增加到 520人,完
成工业总产值 208万元。1973年,又增加了新产品HG1—1.5型粮食烘干机。1974年,上级决定
将军七车间分出,成立绥化县无线电厂。该厂剩有职工 275人,厂区面积缩小到48,360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为7,534平方米。主要设备有金属切削机床44台、锻压设备5台,当年生产种子烘
干机12台、碾米机769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96,000元。1975年,接受了试制生产龙江—12型手
扶拖拉机的任务,并将厂名改为绥化县小型拖拉机厂。1977年,上级领导决定碾米机停产,把
该厂米机设备拨给宝山公社农机厂,本厂集中力量生产手扶拖拉机,辅助生产烘干机。1978年,
划归县工业科领导。1981年,职工人数增加到41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498,000元,有固定资
产2,352,000元,主要产品有 6NSL—33型立式碾米机、谷物烘干机、龙江—12型手扶拖拉机配
件等。该厂从1961年到1981年20年间,共生产碾米机22,990台、谷物烘干机 447台、手扶拖拉
机3,988台。198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17,000元。

  三、地方国营绥化县电机厂

  绥化县电机厂,原是绥化地区农机局的修试所。1966年由哈尔滨市迁到本县,厂址位于城
内东南四道街路南。1967年,改名为绥化县电器修配厂。1969年改为绥化县电机厂。建厂初期
只有7人,200平方米的厂房和 4台简易设备,主要承担电机和调压器的修理任务。随着国家的
陆续投资和生产的发展,由电机修理发展到生产变压器、电动机和柴油发电机组,颇受用户欢
迎。197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51,000元,实现利润282,000元,职工增加到 300人。1979年,
完成工业总产值2,359,000元,实现利润149,000元,被评为黑龙江省“大庆式”企业。1981年,
职工增加到 366人,有各种设备52台,完成工业总产值3,119,000元,利润330,O00元。该厂从
1967年到1981年间,固定资产由建厂初期的40,000元增加到1,534,000元,实现利润1,151,000
元。1982年完成总产值257,000元。

  四、地方国营绥化县铸造厂

  绥化县铸造厂,位于县城内西南二道街路北,该厂前身是绥化县机床厂的铸造车间。1969
年经县委决定,将该车间分出成立绥化县铸造厂。当时有职工63人,厂房面积为 500平方米。
到1972年自制改装了立式冲天炉、混砂机、筛砂机、碾子等各种设备22台,节约资金六万余元,
完成产值261,000元,利润17,000元,职工总数增加到100人。

  到1981年末,该厂12年来共生产铧子 213,242条、各种锅26万口、机械铸件三千七百余吨,
完成工业总产值4,214,000元。实现利润41,000元。

  五、地方国营绥化县无线电厂

  绥化县无线电厂,位于县城北门外,原为综合机械厂(现小拖厂)的军工车间,1974年 9月,
从该厂分出正式成立地方国营绥化县无线电厂。当时有职工156人,主要产品有6缸电子控制的
高压油泵试验台、高频手术器等。1975年至1978年间,该厂不断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产品数量
质量有显著提高,试制成功了12缸油泵试验台,受到同行业和用户的好评,产品一时畅销,供
不应求。1979年,由于产品滞销而停产整顿。职工由206人缩减到142人。1981年没有定型产品,
该厂自找门路,完成工业总产值558,000元。

  六、地方国营绥化县继电器厂

  绥化县继电器厂,位于县城西门外,1965年开始筹建。当时县委根据中央利国家经委提出
的“迅速发展电子工业”的指示精神,接受了黑龙江省无线电公司生产的JRX—9型继电器的试
制任务,具体落实到五金电器社,该厂组成了7人试制小组,仅用8个月的时间,试制成功、拿
出样品。1966年,经四机部鉴定,样品全部合格,四机部投资10万元,并下达了10,000只继电
器的生产任务。1967年3月15日,县委决定将五金电器社试制小组的7名同志抽出,正式成立地
方国营绥化县继电器厂,并纳入国家计划,当时全厂共有职工49人,在一年的时间里就生产继
电器17,900只,完成工业总产值11,000元。1969年 5月,经县委决定将厂址搬迁到城内东南二
道街路北,车间占地面积扩大到800平方米,职工总数增加到117人,年生产继电器35,770只,
完成工业总产值 182,000元,实现利润34,000元。1970年,该厂搬迁到西门里(制米厂位置)。
于1974年在西门外绥望公路北侧又重新建厂,建成厂房 5,100平方米。1975年后,在国民经济
调整时期,电子工业原有老产品滞销,新产品又接续不上,使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通过社会
调查,该厂决定生产民需新产品。近年来陆续生产了电子琴、报警器、双管收音机、中周元件
等产品。7 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517,000元。1981年,职工总数增加到346人,厂区面积扩大
到18,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3,106,000元,实现利润30,000
元,现有固定资产1,56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