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工厂
第二节 主要工厂
一、地方国营绥化县砂石厂
地方国营绥化县砂石厂,位于秦家车站南。始建于1951年,原名为第五区军属副业委员会
砂厂,当时有职工 7人,主要以开采河流石为主。1953年被县企业公司接收,改名为地方国营
秦家砂石厂,职工增加到19人。1958年企业公司将该厂交给双河人民公社,职工增加到七百余
人(包括临时工在内)。1960年建设局将该厂接管,厂名改为地方国营绥化县砂石厂。主要产品
以混合砂为主。1965年,该厂与制砖厂合并,改为地方国营绥化砖砂厂,仍隶属于县企业公司,
1968年,开始改马拉运输为矿车机械化运输。197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928,000元。该厂兴旺时
期是1976年至1980年,年最高产量22万立方米,盈利额最高25万元。全员职工平均数最多达730
人。该厂于1978年增加了水泥电柱生产,自筹资金购置设备。1981年分出,为财政预算内国营
企业。1981年砂石开采量为15万立方米,完成工业总产值60万元。1982年职工增加到 102人,
完成工业总产值90万元,实现利润10,000元。建厂多年来,一直是地面开采砂石,造成砂石资
源日益减少,为此1982年2月国家投资52万元,从镇江市购进挖砂船一艘,于当年5月15日下水
生产,从此,砂石生产由地面转入水下开采。
二、地方国营绥化县水泥厂
绥化县水泥厂位于县城北门外,建于1970年。建厂初期有职工12人,主要设备有1.2×4.5
米球磨机两台、1.5×7米普通立窑1座,产品以400号水泥为主,年产量为 650吨。1970年完成
产值30,000元。1981年发展到5个车间,职工增加到220名,水泥产量增加到15,000吨。厂区面
积扩大到4,044平方米,新增添设备有115×12米烘干机1台、金属切削设备5台,拥有固定资产
178万元,1981年上缴国家利润10万元。198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1,000元。
三、地方国营绥化县制砖厂
绥化县制砖厂,位于县城西门外,始建于1949年,原名为第二制砖厂。建厂初期有职工42
人,生产设备仅有4座土窑和 1台牛车,全部生产过程为手工操作,年产手扣红砖1,557,000块。
1951年厂址迁于县城西门外。1952年建成19洞串窑1座,红砖产量上升到350万块。1956年该厂
与砂石厂合并,改名为地方国营绥化县砖砂厂,隶属县工业科。1960年建成24门轮窑 1座,红
砖年产量又上升到22,513,000块。1962年将该厂制瓦车间交给手工业科,该厂改名为绥化县制
砖厂。1965年以前,一直是手工操作。是年,购置安装了年产能力为 2,000万块制砖机组一套,
实行了机械化生产。1968年,完成36门转窑一座。1969年新增制砖机组一套。年产红砖 2,000
万块,从此,该厂为2台机组 2座轮窑配套生产,年产红砖4,000万块。1949年至1979年30年间,
该厂共产红砖52,398 万块,上缴国家利润243万元,职工增加到326人,有固定资产245万元。
1982年产红砖5,000万块,达到该厂生产历史最高水平。1982年工业总产值2,175,000万。
四、地方国营绥化县水泥制品厂
绥化县水泥制品厂,位于秦家车站西侧,始建于1981年。厂区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有
职工34人。主要生产设备有10米电柱模具4台、8米电柱模具4台、6米电柱模具3台、拔丝机1台、
发电机组1台。主要产品以生产10米、8米、6米水泥电柱和钢筋混凝土房架为主。电柱年产4,500
根。1981年完成产值39万元。1982年职工发展到65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6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