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主要工厂

第七章 其它工业

第一节 主要工厂


  
  

  一 地方国营绥化县印刷厂

  绥化县印刷厂,位于县城东大街路北。该厂是1952年由同合纸店和汽水厂的78名职工组建
起来的。当时只有500平方米的厂房,4台8开旧印刷机和1台切纸机,生产效率较低。1956年,
根据国家行业归口的指示精神,将林业管理局经营的绥化森工印刷厂与该厂合并,合进机器 9
台,全厂共有职工134人。1976年,先后增添了8台生产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同时工业科和
该厂还自筹资金建成2层办公楼1栋,面积达1,274平方米,198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29,000元,
实现利润15,000元。1982年,年产值106万元。实现利润30,000元。

  二 地方国营绥化县造纸厂

  绥化县造纸厂,位于县城内东南角,始建于1958年。当时县政府投资20万元,组成了17人
的筹建班子,到1959年 7月份建成投产,月产呈文纸和包装纸1.5吨。1964年又生产40g有光纸,
日产量两吨,1967年 7月黑龙江省轻工局造纸处投资57万元,用于扩建厂房和增添设备,经过
扩建和技术改造,纸机由单毛布改为双毛布,从茧解到制浆等工序,山半机械化变为机械化流
水作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1980年,该厂生产的 40g有光纸已达到国家二号标准,日产
量达5吨,职工人数发展到246人。但由于资金、原料、产品销路遇到很大的困难,1981年,县
委决定该厂下马,将该厂的全部资产转给白酒厂。

  三 地方国营绥化县陶瓷厂

  绥化县陶瓷厂,位于县城北门外,建于1958年。建厂初期有职工 290名,由于当时设备较
少,生产条件差,大部分是手工作业。主要产品有红砖、耐火砖等。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同
年国家投资77万元,当年完成产值 138,000元。1959年,实行了半机械化生产,增加了部分新
产品,主要有大缸、大便器、电瓷瓶、美石板、水泥等。当年完成产值 496,000元,实现利润
131,000元。 1961年至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该厂本着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精简了机构,压缩了人员,部分产品,如水泥、红砖、耐火砖、美石板等
因销路不佳,相继下马,清退了部分临时工,职工压缩到 300人。1964年,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增添了大缸机、二缸机各 1台,每班缸产量达200口。1969年,增添2台搅拌机,实现制泥机械
化,年产值达 304,000元。1971年,经县委决定从该厂分出一部分职工成立水泥厂,该厂剩有
职工 110人。1972年,增添了三缸机,缸的生产全为机械化,结束了笨重的手工作业,提高了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1975年,建成隧道窑,实现了烧成工序半机械化,职工总数增加到二百
多人,完成产值351,000元,摘掉了亏损帽子,达到收支平衡。到1981年,职工增加到237人。
厂区占地面积达30,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14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12,000元,创造了该
厂生产历史最好水平。198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4,000元。

  四、地方国营绥化县鞋楦厂

  绥化县鞋楦厂,位于县城北二道街,前身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哈尔滨市道里西五道街资
本家开设的永丰鞋楦厂。1955年该厂改为公私合营永丰鞋楦厂,职工增加到24人。1957年改名
为地方国营玩具厂。1961年迁到通河县,改名通河县鞋楦厂。1964年 1月,经省计委决定迁到
绥化与绥化制鞋厂合并,改名为黑龙江省地方国营绥化县鞋楦厂。两厂合并时有职工 136人,
设备 9台,固定资金1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9,700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831平方米。1966年
开始生产铝楦和木跟。1972年,上级拨款30万元,更新了设备,从西德进口一台制鞋楦机器,
于1973年安装投产,生产能力提高一倍。同年划归第二工业科领导,职工增加到 194人。国民
经济调整时期,为了适合专业化生产的需要,1979年将该厂的皮鞋车间划出,成立绥化县皮鞋
厂,鞋楦厂剩有职工 141人。厂区占地面积8,8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3,567平方米。1980
年初,县政府投资27万元,购置鞋楦机 4台、锅炉1台。1982年职工增加到198人,完成工业总
产值48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8万元。

  五、地方国营绥化县皮鞋厂

  绥化县皮鞋厂的前身是绥棱县皮革厂,1952年迁到绥化,改名为绥化县第三皮革厂,厂址
位于县城西大街路北,有职工二十余人,专门生产布鞋、大头鞋等。同年又改名为地方国营绥
化县制鞋厂。1957年该厂从德国进口一套制鞋设备,开始生产出口鞋。该厂产品在全省 6家出
口鞋产品比赛中,曾荣获第一名。到1964年,根据黑龙江省皮革公司的决定,将通河鞋楦厂迁
移绥化与制鞋厂合并,改名为绥化县鞋楦厂,制鞋厂缩小力一个车间。1979年,根据省、地、
县专业管理的精神,又将该厂制鞋车间分出,重新成立绥化县皮鞋厂,划归绥化县第二工业科
领导。1981年,自建 1栋两层楼房,面积为900平方米,全厂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82年
职工总数增加到148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19万元,有固定资产60万元。

  六、地方国营绥化县塑料厂

  绥化县塑料厂,原是绥化县被服厂的一个塑料车间,1970年从被服厂划出,成立地方国营
绥化县塑料厂。1972年,改名为电子元件一厂,隶属绥化县工业科,生产电子元件。1973年因
亏损而停产,恢复生产塑料产品。1975年企业归口,将该厂划归第二工业科。产品增加了塑料
硬管、软管、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品等。1980年,同绥化县农田机械厂合并,厂址迁到农田机
械厂院内。职工总数增加到258人,产品又增加了碎粉机等。198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万元,
拥有固定资产103万元。

  七、地方国营绥化县化肥厂、绥化县油脂化工厂

  绥化县化工工业创办于1958年,当时只有化肥厂一家。厂址位于县城北门外,1965年建成
投产,厂区面积17万平方米,有职工 352人,固定资产净值1,047万元。厂部下设4个生产车间,
生产工序全部机械化,年产合成氨 680吨,碳铵2,746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39,000元。1970年
有职工441人,年产合成氨805吨,碳铵2,9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84,000元。1982年该厂有车
间6个,增加了氧气生产,职工600人,工业总产值39,000元。

  日用油脂化工厂,位于南四道街,建于1976年,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职工72人,厂区面
积5,30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固定资产净值30,000元。主要产品是民用蜡。
1976年生产蜡1,629箱,肥皂92吨。年工业总产值136,000元。1982年生产蜡七千余箱,完成工
业产值458,O00元。

  八、幸福水电站

  幸福电站位于双河公社西南大队南侧,建于1964年,1970年建成投产。电站主要设备有水
轮发电机组4台,每组容量200千瓦,总容量为8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445万度。但由于受季
节气候影响。实际年平均发电量为 220万度,正常年份可收入80,000元。自1970年投产以来,
到1982年共向国网投电2,600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