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路运输 一、客 运
民国年间,长途旅行的客商只好雇私人小脚车。平民都是徒步而行。伪满康德元年 (民国
二十三年,1934年),由日本资本家的代理人尚风书,组织了“东亚运输公司”,
有汽车十余台,其中货车1台,这个公司主要控制公路运输,路线有2条:绥化至铁力、绥
化至望奎。但由于运费高,客运量少。
1949年建国后,绥化县成立了运输公司,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部分私人车辆客运。1953年,
绥化运输公司自有45个座位的汽客车 1台,年客运量达37,320人次。1954年,从运输公司内划
分出1个客运站,有45个座位的汽客车2台。当年有5条营运路线,即绥望、绥兰、绥永(绥化至
永安)、绥长(绥化至长发)绥三(绥化至三河),全长279公里。
1955年,修建了旅客候车室。1958年,绥化客运站有汽客车4台,总座位186个。对客车运
价也做了调整,人公里运价为0.033元,分別比建国前和建国初期降低80%至30%。
1982年,绥化客运站有汽客车26台,总座位986个,年客运量达2,047,000人次,比1949年
增加584倍。
几个年份客运量比较表
二、货 运
民国时期,物资只靠人力和畜力运输。
日伪时期,“东亚运输公司”不但控制客运,更主要的是控制货运。绥化县运输的货物一
律由该公司分配,不准车户白批货源,运价由他们任意决定,并且从中苛扣手续费,车户所得
无几,有的车主因入不抵出而停运。
1946年成立了绥化县马车工会,主要任务是掌握车辆数字,接受政府分派各项战勤任务,
当时有胶轮车30台、四轮马车120台,国家没有投资,每台车每月收3.5元的会费做经费开支。
车主自找货源,运费随行就市,由主、客双方议定。1948年,县城内属私人所有的汽货车 5台,
农村进城拉脚的畜力车达 400辆左右。1949年,成立绥化县运输公司,设总务和运输两个组,
主要业务是掌握货源、组织车辆、执行统一运价。1951年,本县运输公司在四方台、秦家、永
安设3个运输分公司,开办运输业务,组织车辆运输。当时 3个运输公司各有畜力胶车6台,运
输价格由省运输管理部门统一掌握,比原运价降低 40%。1954年,从本县运输公司内划出一个
运输站。
1982年,本县货运公司已有汽货车40台,总吨位为160,汽货拖车25台,总吨位为100,公
路货运量为826,000吨,比1949年增长33倍。
几个年份货运量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