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节 组织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共党员张适(原名张适斋),来到绥化四方台博文小学校,任教员。
他与教员梁道静(中共党员)以学校为据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呼海路四方
台支部,张适任支部书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张适调到哈尔滨市做党的工作,梁道静返回
关内,中共呼海路四方台支部解散。
伪满大同元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绥化车站和四方台附近的曹家烧锅屯各有 1个
中共支部,绥化车站支部有党员5人,其中铁路工人4名、学生1名,支部负责人李荣第(绥化车
站货运列车长);曹家烧锅支部有党员2人,其中1名农民,是支部负责人,另1名是学生。伪满
康德二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共党员张克明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来到了绥化
县四方台镇,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至伪满康德十二年(1945年)先后发展了几十
名党员和地下工作者,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发展抗日救国会会员。
1945年 9月13日,中共党员陈雷同苏联红军进驻绥化。陈雷到绥化后,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9月21日建立了中共绥化县委机关(对外称“民众教育馆”)。 陈雷任中共绥化县委书记,阎继
哲、白江潮为委员。11月下旬,上级党组织从关内派来了一批干部,组建了中共绥化中心县委
(也是中共绥化县工作委员会),陈雷任书记,朱维仁为副书记,蔡明、杨毅夫、姚国民、陈化
铮、肖杰为委员。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和除奸部。1947年撤销民运,除奸两部,
1948年增设办公室。
中共绥化县委建立后,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的指示,积极发展党的基层组织。1946年10月,
因划绥化县为绥化、绥东两县,将原绥化县委分为绥化县委和绥东县委。1947年 6月,两县合
并,仍为中共绥化县委。是年下半年,绥化县相继成立了10个党的工作委员会(区工会)。1948
年 4月11日,将各区工委改为区党委,同时增设了中共绥化县委机关总支委员会。是年全县共
有10个区(镇)党委、1个总支和103个支部,其中农村区党委9个、支部92个,城镇党委1个、总
支1个、支部11个。是年,中共绥化县委贯彻了中共黑龙江省委7月会议精神,公开建党。到年
末为止,全县共有12个区党委、1个总支、120个支部。此后,党的各级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1949年,全县有党委12个、总支1个、支部174个,党员2,142名。
1965年,全县有党委35个、总支14个、支部550个,党员7,120名。
1977年,全县有党委47个、支部971个,党员17,226名.
1982年,全县有党委48个、支部1,121个,党员19,340名。同年9月,改中共绥化县工作委
员会为中共绥化县委员会。
1969年9月改为中共绥化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971年1月,恢复中共绥化县委会。
中共绥化县委机构设置统计表
续表
注:1966年至1972年机构设置未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