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一、小 学

  清宣统二年(1910年),本县境内回族自发兴办了第一所回族小学校——回民私立绥清高等
小学校。该校设于城内西四道街路北,学生高等一级、初等一级,每年经费大约市钱四万六千
余吊。

  伪满康德三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城内长庚街有私立清真初级小学校,系由回族经
办,有学生36名。

  伪满大同二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绥化朝鲜族人民会在城内法院街设立了绥化朝鲜
族普通学校,设初、高两级。

  伪满康德元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绥化农村农务联合会(朝鲜人团体),在双河保双
河镇街设立绥化农村朝鲜族普通学校(今兴和小学校),当年招生246名。

  东北光复后,本县的朝鲜族居民逐渐集中定居,朝鲜族学校也随之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全县城乡共建立四所朝鲜族小学,即第一完全小学,校址在县城内;第二完全小学,校址在太
平川公社北星大队;第三完全小学,校址在四方台公社朝阳大队;第四完全小学,校址在兴和
公社勤劳大队。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问,城内建继光小学,兴和公社建立了中心
校和勤劳小学。“文化大革命”前,利民公社建立了利新小学。1981年,全县有朝鲜族小学 5
处,即兴和公社兴和小学、兴和公社勤劳小学、太平川公社北星小学、利民公社利新小学、四
方台公社朝阳小学,共设立34个班级,在校学生808名,入学率为100%。

  二、中 学

  1948年,铁力朝鲜族中学迁至绥化县,并入绥化中学。1950年初,从绥化中学分出,成立
了绥化朝鲜族中学,校址在县城东南隅。该校招收庆安、铁力等十几个县的朝鲜族子弟。1958
年,在兴和公社建立了兴和朝鲜族中学,招收本公社的小学毕业生。

  1982年,全县有朝鲜族中学两所,设置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7名,其中高中生206名,
初中生361名。当年招收新生165名,其中招高中生80名,初中生85名。当年毕业生 162名,其
中高中毕业生59名,初中毕业生 103名。此外,还有二百多名朝鲜、回、满等族子女在其他普
通中学学习。

  三、主要学校

  朝鲜族中学,绥化县朝鲜族中学是黑龙江省最早的朝鲜族中学之一,为省少数民族重点学
校,位于本县城内东南四道街与五道街之间。该校建于1950年,1969年与兴和公社中学合并,
1972年重新设立。1980年定为省少数民族重点学校后,投资75万元,新建一栋 3,000平方米的
教学楼,并增添了教学设备。

  该校为 6年制完全中学,招生范围以绥化地区为主,同时招收松花江地区,黑河地区和伊
春市的部分县的朝鲜族学生。设置政治、语文(汉语、朝鲜语)、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
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算术等课程。

  该校现有专任教师39名(本科9人,专科14人,中师13人,高中2人,初中 1人);设立11个
教学班(初中5个,高中6个);当年招生120名(初中40名、高中18名),毕业生136名 (初中77名,
高中59名),在校学生413名(初中207名、高中206名);学校占地面积49,675平方米,建筑面积
4,740平方米,教学用房3,000平方米;设有实验室3个(共240平方米)、图书室1个(面积60平方
米,藏书4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