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科研活动

第二节 科研活动



  

  1961年,在农村开展了专业机构和群众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学校为重点,进行了优
良品种的培育。在工商界,开展了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对
高营养代食品和酵母饲料的技术进行研究,获得成功。县科协在绥化镇和新华公社、综合机械
厂、百货三商店、邮电局等单位同时开展了运筹学运用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县科委对
1958年以来的106项发明创造和革新成果进行了鉴定,同全国201个市、县建立了情报关系,在
县内建立了情报网点,印刷了九种五千多册技术小册子,在县内外进行了情报交流。年末召开
了县科学技术积极分子会议。

  1970年,对微生物920进行试验,获得了成功,土法生产了920生长刺激素,在小麦、蔬菜
生产上应用,并推广应用了五四○○菌肥。

  1973年,科研工作重点转向农业,着重抓了优良品种的培育。经过几年的实践,优选出黑
龙不育30AX法库大蛇眼、黑龙不育30AX低秆大粒、黑龙不育11AX恢 69—1等优良品种,并在全
县示范推广。

  1980年7月1O至8月10日,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科技月”活动,县里成立了“科技月”活
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召开了全县规模的动员大会。共提出新的科研项目379项,完成135
项,提出建议191项,采纳 144项,共创造经济价值2,715,000元。左12月31日全县奖励“科技
月”成果大会上,对完成的 135项革新项目中的13项经济效益较大的项目,按国务院《技术改
进奖励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分为一等 1项,二等3项,三等9项,并给予物资奖励。同年10月,
在绥化召开了全国磁化水应用于酿酒工艺技术鉴定会,对绥化县应用磁化水酿酒这一推广项目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把这项成果列入全省重点科技项目。

  1981年,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大豆、水稻破县纪录,百亩高产示范田和大豆万亩丰产方有奖
竞赛活动,参加大豆竞赛的有16个公社、152 个单位,其中超过县规定产量标准的有44个单位,
百亩高产示范田的有94个单位。万亩丰产方有14个公社。参加水稻竞赛的有 7个公社、36个单
位,其中超过县规定产量指标的有百亩示范高产田的25个单位。

  1982年3月5日至 4月13日,县科委组织了多种经营宣讲团,深入农村巡回宣讲多种经营先
进技术,历时38天,途经24个公社,讲授214场。听众达2,830人次,并召开小型座谈会13次,
走访专业户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