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研成果 1978年至1982年,全县获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科学研究项目共计 150项,其中,获省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科学研究项目为172项。
一、各级成果
(一) 国 家 级
(二) 省 级
续表
(三) 县 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一 般 成 果
续表
二、主要成果简介
(一)全口义齿一次镶复 1960年,绥化县牙病防治所刘尔顺大夫开始对全口义齿一次镶复
进行研究,于1965年获得成功。他改革了镶全口牙用的带柄托盘,创造了患者口腔病的多种型
号无柄托盘,该盘不仅是一种取模具,还可以替蜡基托。该项技术成果的学术论文,先后在
《中华口腔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刘尔顺大大曾在全国各地三百八十多个单位进行了讲学
示范。其实物标本先后在黑龙江省展览馆、北京中央展览馆、全国口腔矫形学术会议上展出。
1978年,荣获了全口义齿一次镶复奖证和奖状。
运用这项新技术,比过去减少了4道工序,患者就诊1次,候诊2—3小时,就可以镶复全口
牙齿。该项新技术在全国推广。
(二)筛网消能工 1963年,绥化县水利科研究改进传统式的水跌消能取得成功。这一成果,
经省水利厅科研所实验,筛网跌水消能率高达95%(传统式水跌消能率高者达67%),尤其在高跌
差的多级跌水情况下,可将各级消力池在不同高度上重复合并在一起,做成多层筛网,其消力
池长度可比水跌消能的消力池缩短,筛网跌水可减少工程量32%。
筛网消能已在绥化兴和灌区、双河灌区、永安灌区的跌水、渡槽泄水、闸下出流等多方面
运用,全县共修十多处,运行时间最长达14年。从实践观察,消能效果好,其出口土渠未加任
何衬护,没有任何冲刷,仅有轻微淤积,可见消能充分。
绥化县水利科总结几年实践,写出了筛网跌水设计和计算书。其主要计算公式有8个。
该项成果于1979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2年 3月,被国家农委、
科委授予推广奖。
(三)6NSL—33型立式砂辊碾米机 绥化县小型拖拉机厂(原综合机械厂)从1961年开始试制
生产碾米机。1965年该厂的碾米机参加全国杂粮机械展销会,在整机运行试验鉴定中,各项指
标均达到技术要求,被确定为定型产品。
6NSL—33型立式砂辊碾米机主要用于加工谷子、高梁、玉米和小麦剥皮等。它是适合于小
型制米厂和农村碾米专业户使用的先进机型,既可单机作业,也可多机联组作业。
该机是以碾削作用为主的立式碾米机,有碾白和除糠两个工作系统,糠米可自动分离。该
机具有出米率高、碎米少、耗能低等特点,多次在全国杂粮碾米机同行业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一
名,1982年荣获省政府优质产品奖。
该产品从1982年开始出口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打入国际市场。
(四)三齿牌MB206型双面木工压刨机床 三齿牌MB206型双面木工压刨机床,是绥化县机床
厂的产品。该床采用封闭式结构,木料进出稳定,可同时送进厚度相差 4毫米以内的几块木板,
上下刀轴转速较高,刨出的木板质量好,每次可同时刨削木板上下两平面,精刨后的木板横向
度误差在0.2毫米以内。最大刨削宽度600毫米,最大刨削厚度为15毫米,最小刨削厚度为10毫
米。该产品于1982年8月15日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在农业科研中,较有贡献的人物有郎庆明、郝连祥、苍久勋等。
郝连祥:1959年 9月考入东北农学院农学系果树蔬菜专业。1964年毕业被分配到克山农场。
1966年3月出席了东北三省林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82年任推广中心副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虽然处于挨批斗、下放的境遇,仍能坚持专心致志地搞科研工作。
1967年始,连续3年搞马铃薯栽培试验,得出了晚熟品种用小整薯栽培增产30—40%的结论。这
项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同年,他选育出适应性强、高产质佳的大豆品种“专叶号”和“园叶
一号”,成了克山农场的大豆主栽品种。1972年6月5日,他被调到绥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又搞了玉米和小麦小比例间作,玉米单株密植试验,使玉米亩产达到近1,600斤。
郝连祥在绥化工作期间,除了推广一些增产措施外,还自行设计、主持了农家肥施肥方法
试验,得出了集中深施效果好的结论;化肥深施试验,提出了化肥深施效果好的结论,得到了
省农业局的奖励;氮素化肥全量深施做底肥试验,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获得了尿素、碳
酸氢铵施肥方法改进奖各 1次。几年来,他还总结了根外施肥、施用磷肥效果的材料,并在本
县大面积推广。
1981年得到中共绥化县委记功一次的奖励。1982年被评为绥化地区农业系统先进个人。
苍久勋:绥化县蔡家村(现新华公社五一大队)人。1953年开始研究大豆的增产措施,总结
出一套增产经验,当年垧产大豆2,097斤。1958年大豆亩产225斤。
1959年,苍久勋被安排到五一大队科研室。
1964年冬开始进行大豆施肥试验,亩施农家肥4,000斤,结果亩产260斤,增产17%。
1965年,苍久勋又从贯彻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入手,进行轮作方面的研究和防虫试
验。结果4垧玉米茬种的大豆亩产417斤,1966年开始施用磷肥,当年大豆亩产349斤,增产19.2%,
1967年进行了大豆花期灌水试验,亩产大豆474斤,增产26.5%。
1976年9月4日,苍久勋到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任站长后,仍从事大豆研究。1980年获“助
理农艺师”职称。同年他蹲的点兴胜大队大豆亩产达到四百斤以上,其中有13垧亩产大豆550.75
斤。1982年有2亩 3分地亩产大豆635斤。五一大豆参加广交会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从
此新华公社“五一”被誉为大豆之乡,苍久勋被誉为大豆土专家,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
门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