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陋习
第七章 社会陋习
鸦 片 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鸦片从关内、热河等地传入,开始只有驻军的旗
署官员及少数有钱人吸食,烟价较贵。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绥化境内开始种植鸦片,清政府征收40%的税金。
民国初年,民间自由种植、销售和吸食鸦片。民国十九年(1930年),绥化县公安局成立鸦
片瘾者疗养所,形式上禁烟,实质是放纵,吸食者有增无减,烟价日贵。一两烟土在民国初年
是一千吊左右,到民国末年为2,000吊。
伪满大同一、二年(1932、1933年)间,民间多有种植。伪满康德元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永安一镇就种植鸦片32垧,永安所辖其他各村共种二百余垧。 永安地方政府仅鸦片一项
税收就高达13万伪币。秦家在伪满初期连续 3年种鸦片,每甲多者三十余垧,少者15垧,秦家
保共二百余垧。
伪满康德二年,日伪在绥化成立鸦片烟专卖署,伪康德八年改为禁烟总局,实际是一个专
门制造鸦片烟的机构,这个机构专门加工从沈阳调拨来的鸦片半成品,每天生产成品一千余两,
发出半成品八百余两,供应绥化、海伦、庆安、铁力,望奎、木兰、东兴、绥棱、巴彦等县。
绥化成为哈尔滨以北鸦片烟的炮制中心和集散地。这个厂的鸦片烟制成后,日本人往烟内投放
一种叫“五毒霜”的药素,这种有害的药素损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使人短命。
伪满康德六年,日本侵略者加紧用鸦片毒害人民,将城内八家烟馆收归为官营,合并为鸦
片专卖所,在永安、四方台、张维、秦家、双河、津河等较大农村集镇设立7个专卖所。
伪满康德十一年,伪县公署保健股,在绥化县立病院内设立 1处所谓戒烟机构“康生院”。
吸烟者一旦被发现就贿赂警察,以免入院之灾,警察则借此敲诈勒索。偶有侥幸入院戒除烟瘾
者,由县公署动员科将其送往矿山当劳工,生还者寥寥无几。
伪满康德七、八年,仅城乡15个专卖所,每年发放烟票达10,000余张,每日销售鸦片达百
余两。伪满康德十一年,绥化禁烟总局炮制推销鸦片达 390万两,吸食者达六千余人,占全县
成年人口的10%,有的八、九岁少年也染上了这种恶习。
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取缔种植、贩运、吸食鸦片和一切毒品,重点打击屡教不改的运毒
大犯、贯犯。1946年至1950年,共逮捕法办毒贩 181名。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禁烟禁毒
法令,广大群众拥护禁烟政策。
1952年 4月,中共绥化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结合正在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开
展了大规模的禁烟禁毒运动,成立了县委肃清鸦片烟毒委员会,下设主要由公安局负责的办公
室。于8月4日至9月1日,分三批逮捕了鸦片毒犯31人,逮捕了运毒犯10人,集团主犯 3人,贯
犯12人,大坐贩4人,开烟馆的1人,种植主谋 1人。9月4日,召开了有两万多人参加的审判会,
兑现了宽严政策,打击了毒犯的嚣张气焰。8月21日至9月1日,集训247名吸扎烟毒分子,有152
名小量贩毒分子,经过教育,检举了县城内各种贩毒线索 411件。至同年11月底,肃清了为害
人民几十年的鸦片毒害。
娼 妓 解放前,全县共有妓院118处,妓女845人。伪满康德四年,四方台镇也有了妓院,
后达二十余家,妓女六十余人。伪满康德六年,津河镇开设1处妓院,有妓女3人。妓院是官方
允许开设的,按月向当时政府纳税,称“妓捐”。旧社会,妓院的妓女,出身多为良家女子,
因生活无着或上当受骗而沦为娼妓。解放后,妓院被取缔,妓女获得了新生。
赌 博 远在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赌博从关内传入此地。到清光绪末年,开发
较早的永安等地,赌博之风已遍布乡间。
清时以纸牌为主要赌博工具,后发展到推牌九、押宝等。民国末年有了会局、骰子、摇骰
虎、麻将等。解放前,绥化每天都有三五十伙赌局,夜间加倍。
赌场有官局、私局之分。私局也要有官府作靠山。赌场二、八抽头,俗语说“久赌无胜家”,
赌来赌去,钱多数被赌头抽去。民国时期,永安有名的宝局“柳一百”,如同官局,风闻几十
里;绥化的“李候七宝局。也都“盛行”一时。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后,赌风日盛,
据伪满康德五年冬的一次调查,永安共有会局22处,宝局13处,牌九局14处。赌徒只永安镇就
达五百余人,占成年男女总数的 27%还多。永安的马家会局、刘家会局、镶资三屯的罗家会局、
王家牌九局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赌场。
1947年,人民政府明令严禁赌博,对参与赌博屡教不改者进行了法律制裁。是年,发动一
次交赌具运动,对抗拒不交情节严重者判刑。
从建国到现在,赌博时有发生,每当冬季农闲季节,都要禁赌。特别是春节期间,地方政
府组织人禁赌,重者绳之以法,使赌博之风大煞。
封建迷信 算命:旧时,人们认为人一生“八字造就”,要预知吉凶祸福,便请算命先生
占卜命运。主要形式有:瞎子算卦、黄雀抽贴、爻卦、批“八字”等。
看日子:旧时婚、丧、建房、外出办事等,都要择“良辰吉日”,认为非如此则神鬼降祸。
肢关:神汉为小儿看病,说某小儿有“关卡”须破关,否则活不长,患者家属爱子心切,
就按其要求准备酒、香、烛、供品、摆设香案,还要买青、蓝、红布各若干尺,请神汉跳神
“破关”,用后,这些物品归神汉所有,还得给神汉钱。
烧香:神汉为人家看病,说“老家乡”(老祖宗)要吃筵席,患者便择日(多在农历11月份)
杀猪,悬挂家谱,请单鼓(每伙 5—10人不等)祭祖。午夜,全家人和亲属都必须“跪香”,按
辈份排列,手掌香跪在院中,一、二小时完毕。也有因丰收而烧“太平香”的,所以单鼓又叫
太平鼓。有“请神”、“送神”等过程。
杀猪“还愿”:有因病许愿,也有因祸事许愿,许愿后一旦病好或祸消,就要择日杀一头
黑色公猪(阉割过)“还愿”,请全村亲友来吃,吃光为罢。如吃不光,必须送往各家,自家不
许剩余,否则不“灵验”。
搬杆子:过去妇女生病,神汉借机骗奸骗财,说得了“大邪”,得搬杆子,患者蒙头端坐,
手持1根秫秸,上端系一黄纸穗或插3支香,神汉击鼓唱词,直到患者来“神”,然后神汉与
“神”对话,讲求“病源”和除病条件,甚届荒唐。有的患者无“神”可来,往往被折磨而病
情加重。有的因耽误医治而死亡。
掬魂:小孩有病,说是吓丢了魂,这就要往回“掬”。神汉掬魂用窗户纸蒙在碗上,念动
咒语,用手往纸上撩水,将纸上的水珠舀出让患者吞下,“魂”就算掬回来了。还有自家掬魂,
病人的母亲于午时,面向房门外,将门打开,用勺击门槛,口里叫着孩子的名字:“××,吃
饭穿袄来呀!”内有人应:“来啦”,如此三次。也有写“掬魂码”的,到夜深人静时由小孩
母亲将“掬魂码儿”悄悄在孩子头前(小孩睡觉地方的炕沿下)烧掉,然后轻声在孩子耳边叫三
声孩子的名字:“××来家了!”
求雨:旧时,天旱,人们乞灵于龙王,由群众发起,往往成群结队,都头戴柳枝编的“帽
子”,光脚,去龙王庙求雨,队伍经过淮家门前,谁家都要泼水。建国后极个别地方也出现过
求雨的迷信活动。
供神:建国前,有些人(多半是老年妇女)供奉佛祖,最普遍的是供奉观音。平时常烧香上
供,遇有急难事也沐手焚香,跪在佛前祷告。害眼病的人供奉眼光娘娘,结婚多年不生育者供
奉麒麟送子,怕小孩活不长的供奉张仙打狗。也有供奉胡、黄二仙的。各村西头都建有土地庙,
平时有烧香祈祷的,逢年节更盛。解放后,渐被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