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特产

第五节 特产



  

  一、羊草 羊草又称碱草、野甘草。据旧志资料记载,本县所产羊草,冠于省内诸县,久
负盛名,不但草质绝佳,而且产量亦颇惊人。羊草产地,几乎遍及全县,但多集中在兰肇公路
北侧的草原上。所产羊草,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大量粗蛋白和各种维生素,具有浓烈的芳香气
味,适口性强。因此,马、牛、羊均皆喜食,素有“牧草中的细粮”之称。1960年以后,羊草
的产量和质量有所减少和退化,1977年,进行了人工种草试验,为确保羊草盛誉开辟了新的途
径。

  二、山东白菜 据伪满康德九年 (1942年) 《肇东县概况》记载:肇东出产的山东白菜,
“每年运销于全国各大都市,颇为著名。质之方面,量之方面均有可观。出产地最多者,首推
肇东街,其附近耕地,莫不种植,次为姜家村,再次为宋村,再次为双井村”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肇东镇产的山东白菜盛名不衰。每至收获时节,省城及其他
县的购菜者均来此地争相购买。

  “文化大革命”②中,肇东镇产的山东白菜质量每况愈下。近年来,跃进、昌五,洪河等
人民公社的个体农户,利用自留地种植的白菜,棵大、芯实,颇受欢迎。每逢收获季节,各地
来此购菜的车辆络绎不绝,产菜中心大有逐渐西移之势。

  山东白菜主要品种有大牛心、二牛心、三牛心等。三牛心鲜嫩味美,人皆喜食,但产量则
次于大牛心和二牛心。

  三、土盐 本县境内出产的土盐,《金史》已有记载。《黑龙江志稿》亦云:“在库伦沟
子(今四站一带)地方,池从广三十五方里,产盐丰富,色白而沽,土人煮之,土百觔得净盐四
十觔”③。清末时,东清铁路修成后,海盐销量大增,但穷苦人家无力购买,熬制土盐自食。
伪满时期,因海盐限量卖给农民,农民仍以食土盐为主。1948年,因自然灾害严重,政府曾组
织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熬制土盐自食和外销,当年熬制土盐六十二万斤。建国后,农民因皆食
海盐,自制土盐之举,逐渐停止。

  注:①伪满康德九年。《肇东县概况》一六六页。

   ②1966年,毛泽东为了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而发动的矽治运动。但运动一开始就遭到
林彪、江青等野心家、阴谋家的严重干扰和破坏。1976年10月,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为标志,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难灾。

   ③《黑龙江志稿》卷三,五十页。

  四、土碱 产于德昌、向阳、宋站、尚家、太平等人民公社境内,每年春季为熬碱最好时
节。1948年,全县熬碱为一百五十万斤。至今仍有一些个体户熬碱卖给国家或在市场上二销售。

  五、土硝(皮硝)① 是鞣制皮革的必需品,多产于宋站、尚家、城郊,宣化等人民公社境
内。1948年,全县熬制土硝三十万斤。至今仍有一些个体户熬制土硝出售。

  六、芦苇 是造纸的绝好原料,多产于五站、宣化、涝洲、西八里、合居、东发等人民公
社境内。1948年,本县产芦苇四万四千吨,后由于苇塘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总产量最高时仅
达五千余吨。

  七、靰鞡草 为东北三宝②之一,可用于防寒。产于西八里、四站、东发、合居、五站等
人民公社境内。在旧社会和建国初期,多为劳动人民絮靰鞡鞋③之用,防寒效果较佳,尤为农
民喜爱。

  八、蒲草多产于西八里、四站、东发、合居、五站等人民公社境内。草质柔软,过去用于
编织草鞋。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草鞋销售无路,已很少有人再操此业。现多用蒲草编织
草垫子,作为铺床用具。

注:①把含有钾,钠、钙、镁等硝酸盐类泥土收集起来。经过熬制而成。

   ②即人参、貂皮、靰鞡草。

   ③东北人民用牛、马、猪皮缝制御寒的一种鞋,鞋里絮上靰鞡草即可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