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肥料

第九节 肥料



  

  本县自有农事讲作时起,直至1955年,农民的积肥习惯及施肥方法没有更大的变化,大都
以积攒农家肥为主。对种植的农田平均三年施一次底肥,亩施肥量在千斤左右。1959年春,曾
一度推行“火烧肥”,但此种积肥方法纯系生土循环,效果不佳。同年,尚家人民公社红光生
产大队为了改良盐碱地和提高粮食产量,在哈尔滨市买回三百麻袋大粪干,发酵后做底肥或摅
口肥,增产效果较好。全县推广了红光生产大队进城买肥的经验。1960年1963年,全县所有的
人民公社都先后组织人力、物力到哈尔滨市积肥。为了领导好进城积肥工作,县成立了驻哈尔
滨市积肥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积肥。本年,大部分生产队还用杂草沤制绿肥。从此,不但积
肥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粪肥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1966年,全县推广了河北省遵化县小王庄
高温造肥①的经验。1972年,还普遍提倡养猪积肥的做法,粪肥的质量和数量又有了提高和增
多。

  自1953年开始,本县农民开始施用化肥,其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多。1953年,全年施用化肥
二百零一吨,至1981年,已增加到四万六千三百九十七吨。由于农家肥和化肥的增多,亩施肥
量已由1955年的一千斤左右增加到五千斤左右。

   1961年至1981年在哈尔滨市积肥情况表


  注:①即用马粪、大粪、土、格荛各百分之二十五拌在一起。加热发酵。

   续表



   1958年至1981年化肥施用量情况表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