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一、田间作业机械水平 1981年,全县拖拉机总数为一千三百九十一混合台,与1956年拖
拉机垦荒站初建时相比,增加了四十二倍。机械化程度已由初期的百分之四点五增加到百分之
四十七点七。田间作业项目也由翻、耙、压“老三样”扩大到起垄、播种、中耕、深松、施肥、
收获等项作业,农业机械已成为本县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快杂粮产区的农业机械化步伐,自1981年始,县曾在五个生产大队进行了农业机械
化试点工作,绝大多数起到了示范作用。

   1981年农业机械化试点大队情况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表五



   表六



   表七



   表八



   历年田间机械化作业水平表 单位:万亩



   续表



  二、非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 1959年以前,农村的碾米、磨面、榨油、脱谷等诸项劳务,
基本上都为手工操作。1960年,虽有一少部分生产队自置碾米机、磨面机进行碾米、磨面,但
为数了了。1962年,县农业机械技术管理总站为了帮助农民解决这个困难,曾设立流动服务队,
携带碾米机、磨面机走屯串队,为农民碾米、磨面。1963年,全县有十九个固定粮食加工点,
直接为十九个人民公社、五百二十三个生产队的社员加工米、面,加工数量达一百九十多万斤。
到年末,全县社队及其他单位又办起了八十五处粮米加工厂。1972年,全县非田间作业机械达
二千五百六十台。1981年,全县有机动脱谷机二千零七十一台,碾米机二千零六台,磨面机一
千零一十五台,榨油机六十九台,饲料粉碎机一千九百八十五台。其总数为1963年的四十倍。
全县基本实现了非田间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