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畜牧业队伍
第六节 畜牧业队伍
伪满康德七年(1940年)七月,县设产马组合①一处,各街、村设实行组合一处,专管马匹
交配。年末,各街、村实行组合一律取消,其事务统由县产马组合办理。
解放后和建国初期,本县畜牧业队伍较为薄弱,有关畜牧事宜均由农业部门进行管理。对
牲畜疫病的防治,尚需依靠民间中畜牧兽医进行。1955年,全县有畜牧兽医站五处 (其中县总
站一处,洪和、昌五、宋站、四站四个区各设区站一处), 共有职工二十名。1960年,各人民
公社均设畜牧助理一名,加强了畜牧工作的管理。1962年,在二十五个人民公社建立畜牧兽医
站二十五处,共有职工七十四名。至此,全县畜牧兽医网初步形成。以后,畜牧业队伍逐渐向
生产大队发展,至1972年,全县已有七十个生产大队设立了畜牧兽医室。1974年,县设立畜牧
兽医科技研究小组,就牲畜疫病的防治,开展学术讨论,并传授新医、新药及新针疗法,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1979年,县设立畜牧兽医学会,通过开展活动,对畜牧兽医队伍的提高与发展
起到了推动作用。1981年,全县畜牧系统职工为一千二百零五名。
提高畜牧队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方法,一为短期培训,一为建校培养。自1955年起,
通过这两种形式,培养了一大批脱产的畜牧兽医、防疫员、人工授精员,对改变畜牧业队伍的
现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81年,全县已有畜牧师十二名、助理畜牧师三十八名、技术员五十
一名,其中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六十四名。医疗及管理水平也都有了普遍提高。
注:①日本语工会的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