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第一章 地方国营工业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解放初期,伪满洲国遗留下来的官办、私办工业均为数了了,且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极
不适应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需要。1945年解放以后,首先把伪满时期官办的肇东电灯公司、
申通号油坊和满蒙米厂全部接收过来,改造为公营企业,从而为地方国营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土地改革时,在一些城镇里,对资本家开办的永泰米厂、众兴米厂、兴华油坊、五站油厂、
五站酒厂、天增号皮铺等手工业工厂进行了接收,地方国营工业因而有了发展和壮大。1956年,
对县内资本家开设的汇丰酱园、进化木工厂、宝兴德木工厂、尚家康宁奶品厂、昌五永兴隆造
纸厂,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由国家投资改变为四个公私合营工厂,即汇丰酱菜厂、康宁奶
品厂、永兴隆造纸厂和宝进木工厂。到1957年末,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任务。加之,由于历年国家又投资新办了一些工厂,所以国营工业逐年都在有所扩大。这样,
本县全民所有制的地方国营工业遂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