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县联社),是1948年5 月在大众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的。大众合
作社社址在县城正阳大街三道街北侧,1947年春,经县政府批准后正式成立。大众合作社成立
后,在支援前线,调剂余缺,活跃市场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县联社于1951年将供应科和采购科分出,分别成立了县生产资料批
发站和农副产品采购站。1954年,又增设了县干鲜果品批发站。以后,又根据畜牧业的发展,
成立了羊草公司。1958年以后,又将这些批发站分别改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废品公司和
果品公司。1971年以后,根据需要,又分别设立了水产公司 (1974年改为水产科,属县直接领
导)和苇草公司。 1958年,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撤销了县联社,其业务范围,全部划
归国营商业部门管理。直到1962年,才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又重新恢复了县联社机构。

  1947年,在涝洲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当时《东北日报》为此发表了报道消
息,介绍了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一部分区政府用斗争地主时得到的胜
利果实,在区和村建立了一部分供销合作社。至1948年冬,全县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已经发展到
八十八个。

  供销合作社是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自愿联合,自筹股金,并由国家投资扶助的群众性的商
业组织。

  供销社的管理机构为理事会和监事会,分别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员分红时,一般
根据当年供销社盈利多寡,按社员股金多少进行分红,但所得不得超过社员股金。为工农作纽
带,为城乡架桥梁,消除中间剥削,是当时供销合作社的办社方针。当年,在供销合作社职工
中开展了背货下乡,送货到门的活动。其办社方向,逐渐趋向明确。其中,李家供销社 (今向
阳供销社) 主任贾焕章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他不但亲自背货下乡,而且千方百计购进牲畜,
辅助农业生产,同时他还支持农民熬碱、熬硝进行副业生产,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为使农民
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本县人民的尊敬。为此,他被授予省特
等劳动模范的称号,并多次参加全国群英会和技术革新大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供销合作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一些不懂得业务的人,纷纷进驻供
销合作社参加领导和管理,给供销合作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在此期间内,供销合
作社的资财被贪占达二十余万元。同时,把社员股金也退给了农民,供销合作社出集体所有制
变成了全民所有制。

  自建立供销合作社后,在供应和收购上,给广大农民提供了方便,在沟通城乡商品流通,
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均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生产资料供应

  农业生产用的小农具及化肥、农药均为供销合作社供应。供应这些物资,就地就近,农民
深感方便。自1 949年以来,供应数量逐年增加,供应品种日益增多。

   几个年份主要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情况表



  二、生活资料供应

  农民生活用品,亦为供销合作社供应,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民深感方便,有利于农业生产。
自供销合作社成立后,销售的品种和数量都在逐年增多。在城乡之间,供销合作社起到了桥梁
和纽带作用。

   几个年份主要生活资料销售情况表



  三、土特产品收购

  供销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兼有扶持、宣传、指导、收购的任务。这有利于农副业
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也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农村的养殖、种植、编织、加工
等业的自产品,均在收购之列。解放以后,土特产品及收购额逐年增多。据1981年统计,土特
产品采购额达五百二十七万元。

   几个年份主要土特产品采购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