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国营商业管理

第九节 国营商业管理





  本县自有国营商业以来,其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之中。1946年至1949年,绝大多数
商业均为私人所有,由于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所以没有条件对商业进行科学管理。当时,
商品的购进及销售采取上拨下卖的办法,即上级拨什么商品,下边卖什么商品,方法较为简单。
因为商品的品种和数量都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购买者也就没有挑选的余地。这种商品的供求方
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但当时国营商业对一些能够影响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如粮、棉、
布、煤、油、针织品及一些主要生活用品等,则采取了严格掌握和管理的措施。如发现某种物
资因奇缺而涨价时,国营商业一般采取集中调拨,竞争销售的办法加以平衡。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本县商业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历年来,其管理方法繁
多,但计划管理和资金管理,则为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管理方法。计划管理主要是对商品的购
进、销售、调拨、库存等环节的管理。县商业主管部门在年初、季初时,都根据市场购买力的
升降情况,分别制定商品的购、销、存计划,然后,下达所属企业单位执行。这个计划,不但
是所属企业单位活动的依据,也是商业主管部门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依据。资金的管理范
围,主要包括商品资金,固有资产资金、非商品占用资金和结算资金四种。其管理方法主要是
由县商业主管部门按年、季给所属企业单位下达指令性指标,令其执行。在管理权限上,则视
其情况,采取厂店,公司、商业局分级进行管理。其目的是要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到商品流通
中去,以促进商业的发展。

  本县国营商业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至1981年,全县国营商业已由
1946年的一家西满贸易公司,发展至城乡各地。由于加强了经营管理工作,商品的购进额、销
售额、劳动效率、利润率及资金周转率均有大幅度增加,费用率也有大幅度下降。在商业服务
方向上,也日益明确。社会主义劳动竞赛①曾经是商业部门活跃市场,繁荣经济的有效措施。
五十年代的刁桂芝、六十年代的郭鹤云,她们均优质服务获得了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好评,曾被
省授于劳动模范的称号。

  注:①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而开展的群众活动,是提高劳动生
产率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力法。旨在完成和超额完成图民经济计划,保证社会主义生产不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