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商管理第一节 市场管理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本县境内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肇东镇、昌五、五
站、四站、宋站等五处集市贸易市场。这些市场的贸易活动,起到了物资交流,互通有无,活
跃城乡经济的作用。
从1950年起,对集市贸易市场即加强了管理,实行了划行归市的做法,打击了投机倒把的
行为,基本上控制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市场的合法经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对私营工
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集市贸易市场的活动,遂逐渐冷落。1957年,国家决定集市贸易市
场重新开放后,县内集市贸易市场的活动又日趋活跃起来。土副产品生产又有所发展,国营商
业的购销工作也得到了改善。本年,为了正常开展集市贸易,县政府制定了《肇东县市场管理
暂行办法》,同时,还设立了县、乡(镇)市场管理委员会,对一百八十名有证商贩规定了活动
范围。1958年“大跃进”期间,县成立了五人领导小组,对贸易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同时,
于1960年成立了市场物价管理局,对投机倒把等不法活动,进行了严厉地打击。1961年,根据
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恢复与开展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又有计划、有领导的先后恢复了五个
集镇的贸易市场。同时又在肇东镇、宋站、四站、昌五、五站、向阳等六个人民公社三十二个
管理区开展了小型物资交流会。1963年统计,全县有五十九万五千人次参加集市贸易活动,上
市商品多至二百四十五种,其中农副产品约占百分之八十五,贸易市场呈现出一片活跃景象。
1972年,重新恢复了县工商行政管理所,又设立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本年,查获投机倒把
案件八百八十二起,其中一千元以上五起。1975年,由于推行外省“社会主义大集”的经验,
关闭了昌五、五站、宋站、四站四个较大的农村贸易市场,肇东镇的贸易市场也由日集改为七
日集。1976年统计,肇东镇的市场改为七日集后,参加集市的社员一年减少二万五千人次。1977
年 3月,根据上级规定,把已经关闭的四个农村贸易市场又恢复起来,恢复后,也实行七日一
集。据统计,本年参加集市活动的社员为八万人次,比过去日集的二十四万人次已大为减少。
1978年,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出发,对集市进行了整顿。全县五个集市贸易市场由七日集恢
复为日集后,日上市商品达一百二十一种,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七十六,集市成交额达一百万元,
比上年增加百分之十。1979年,根据任何人对集市贸易不得乱加干涉的指示,进一步放宽了政
策。因此,本年集市的特点是品种多,人员广,时间长,秩序好。本年,成交额达三百二十万
元。1981年,为了改变露天买卖,交易拥挤,秩序混乱的状态,对全县五个集市贸易市场进行
了维修和改建。
1981年集市贸易商品成交额统计表
1981年城乡贸易成交情况表
续表